人民幣將進入“6字頭” 雙刃劍效應不容忽視
進入2008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速度明顯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達到4.06%,近日繼續不斷攀升。4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最高觸及7.0013,以7.0015報收,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破7”、進“6”指日可待。受此影響,港元兌人民幣中間價首次跌破0.9元關口,周二股指繼續震蕩反彈,在熱點輪動中,人民幣升值受惠板塊聯動明顯、表現強勁。上海航空漲停,尾盤萬科等房地產股出現異動。因此,后市人民幣匯率的走向及對相關板塊的影響值得關注。
升值趨勢不可逆轉升值速度不宜過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勢頭極為強勁,連續多年實現10%的高速增長,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而且這一勢頭還將繼續保持下去,這是人民幣升值的內在原因。近幾年美國經濟出現萎縮,為了自身的利益,美國實行“弱勢美元”政策,幾乎使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所有幣種全面升值,通過匯率掠奪世界財富。另外,中國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是人民幣升值的又一動力。而這些因素都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下去,所以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
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速度過快,產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首先,人民幣快速成升值對大量的出口企業將構成重大的打擊,其后果不僅是外匯收入的減少,更重要的是外貿企業的破產和員工失業帶來的社會問題。其次,人民幣快速升值的預期將使境外資本大量流入,使流動性過剩日益嚴重,從而加重了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也是一年多來,我國央行采取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緊縮措施屢屢失效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熱錢的流入又將使境內樓市和股市泡沫迅速膨脹,加大市場的波動,一旦這些資金撤離時,國家經濟將遭受重大的打擊,日本和東南亞危機的教訓值得吸取。從某種意義上說,匯率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際政治問題。
行業影響冷熱不均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最先受惠的必然是人民幣資產集中度高的企業和部門。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擁有大量土地和金融資產的房地產和銀行業。而擁有非貿易性不動產及具有壟斷資源、或建設周期較長的行業如機場、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基礎產業也將因此受惠。由于本幣的升值,原材料或設備依賴在國外采購的行業經營成本將大大降低,航空、電力、煉油、造紙等行業會從中受益。特別是因大額外債而導致的還本付息所產生的匯兌收益,對航空業的利好更為突出。相反,對以出口型為主的行業如紡織、家電等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很大程度上削弱產品的競爭優勢。而采掘、石化、有色金屬行業,由于產品定價的國際化也將受到沖擊。
人民幣升值是雙刃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是雙刃劍,過快的升值雖然有好的一面,同時也將帶來很多危害。兩害相比取其輕,盯住美元,保持緩慢升值將是擺在管理層面前的一個長期的課題,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不可逆轉。事實上,雖然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升值,但對歐元卻是貶值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的空間依然不小。就目前來看,近期市場出現了深幅的調整,但國民經濟持續向好及流動性過剩的基本面始終沒有改變,特別是流動性過剩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截至去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高達1.528萬億美元,今年前兩個月,外商直接投資又大幅增加75%,其中不排除隱藏大量熱錢的可能。這些資金中相當一部分將進入股市,從而推動市場走高。
我們看到兩周前,在大盤尚未止跌之時,航空、銀行、房地產等板塊已經出現明顯的資金流入跡象,在人民幣即將進入“6”字頭時代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受益板塊將會反復活躍,市場機會值得投資者重點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