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破七”調查:一條褲子的內憂外患
其實,人民幣升值對于勞動密集型制造行業,尤其是紡織服裝業的影響是最大的。再加上產品出口縮水、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可以說目前我國的紡織服裝行業正面臨著一個艱難的局面。
廣東是全國紡織服裝出口最大的省份,位于中山市的大涌鎮目前是全球牛仔服裝的生產基地之一。記者來到這里采訪時,這位年僅服裝企業老板以一條成本50元人民幣的褲子為例,給記者清清楚楚地算了筆企業的經營帳。
廣東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說:“相對這條褲子來說,原來的利潤我們是定位在5塊錢左右的,目前這種形勢的改變,員工(成本)已經占了一塊錢的利潤.原材料大概是一塊錢的(上漲)。”
春節后,大涌鎮紡織工人的平均工資達到了每個月1700多元,比去年高出了20%.此外,紡織行業中最主要的原料--棉花以及棉線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以棉花為例,現在每噸進口棉花平均都上漲了2000多元。而這兩項價格的上漲,就讓企業減少了2塊錢的利潤。此外,還有一大塊利潤的縮水就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
廣東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說:“(還有)匯率的問題,去年的上半年跟今年相比的話,也相差了3塊5左右.”
從去年上半年至今,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已經從1比7.4變成了今天破七,這樣算來,等于又讓企業少賺了0.5美圓。按今天的匯率,0.5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就是3.5元。這些因素加起來,等于是現在生產一條褲子,服裝企業的生產成本就要增加5.5元人民幣,而目前生產一條褲子的利潤空間也就是5塊錢左右,可以說是一生產就要賠本。
廣東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說:“壓力太大了,做就是虧本。”
而與此同時,這些服裝生產企業還面臨著“外患”,現在,印度,越南甚至土耳其等國家也都開始搶奪服裝加工市場,相比之下,他們的人工成本等相對更便宜,也因此搶走了大批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