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破7” 出口難跑贏人民幣升值
一步之遙昨日跨出
4月8日,市場還在感嘆人民幣對美元“破七”僅剩一步之遙。這一步終于在4月10日跨出: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6.9920,跌破7.0。
外貿出口難跑贏人民幣升值
一家紹興紡織企業的負責人介紹,由于沒堅持按簽訂合同時的匯率結算,他去年底接到總價45萬美元的訂單,還沒等到3個月后交貨就已縮水近7萬元人民幣。
在紡織行業有一種說法,人民幣每升值1%,相應廠商的利潤就會減少4%-6%。上個星期,嘉興洪合鎮上的幾家紡織企業聚集在一起討論怎樣跑贏人民幣升值,但是辦法似乎都已經用完了,仍未有更好的辦法,比如用歐元、澳元等非美元貨幣進行結算、與客戶協商承擔成本、交貨期再定價等等。
在海寧,有些企業為了不虧本,選擇了讓工人放假,停產減少開支。
實際上,浙江的玩具、紡織、服裝、鞋帽等出口企業一直與人民幣升值賽跑,而不少企業在連續不斷的升值過程中利潤遭到大幅壓縮。美元、歐元、人民幣三種幣種之間的匯率變化,也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在很長時間都收不回來。有些貨款是美國經銷商拖著遲遲不肯給,有些是進出口公司把貨款截下來賺匯率差價。
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義烏營銷服務部發布的首份貿易預警名單中,有兩起涉及美國客商。該服務部預警稱,近兩個月,涉及美國客商的貿易索賠事情時有發生。
面對出口困境,傳統意義上有兩條解決途徑,一是外轉內銷,二是產業升級。但外銷增速趨緩,中小企業或個體商戶在轉內銷時缺乏品牌渠道支持,很難在內銷市場上站住腳。另外,缺乏研發實力和資金,中小企業在產業升級上也難有突破。
公司進口得意出口麻煩
隨著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部分上市公司的匯兌損益對于業績影響的程度也逐漸加重,多家上市公司在其2008年一季度報表中都披露,由于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了較大影響。
以紡織為主業的美欣達(002034)4月10日公告稱,預計2008年1-3月凈利潤虧損700-900萬元,業績變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抑制了外銷收入的增長。
中信金通證券首席分析師錢向勁認為,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影響最明顯的應該是以出口外貿為主導的上市公司,由于匯率損失不斷增大,業績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許多公司的年報以及一季度的報表已經看出了跡象,而這種影響在接下去的二、三季度可能會更加明顯。
錢向勁表示,由于人民幣對外購買能力的增強,一些進口型的上市公司在原材料采購中可以減輕一定的成本壓力,像金融、地產、造紙、航空等行業將受益于人民幣的升值,受益最大的非航空莫屬。
據了解,由于我國航空公司主要以租賃或貸款的方式購買飛機,在國際航油采購、航材租賃和購買以及大修等方面均以美元結算,因此,人民幣升值容易使得公司產生一次性賬面匯兌收益,據相關研究機構測算,人民幣匯率每上調一個百分點,就會給航空股帶來三億元左右的收益。
而以美元和港幣計算的B股,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投資價值又怎樣呢?
“按照累計近15%的升值幅度,從靜態角度看,不計算分紅以及一二級市場的差價,投資B股的損失已經達到了15%,但B股的投資價值并不會因為人民幣的升值而削弱。”錢向勁分析認為,以晨鳴紙業(000488行情,股吧)為例,晨鳴紙業(000488)目前A股的股價在15.5元左右,而晨鳴B(200488)的股價在7.3港幣左右,同一公司其A、B股股價存在價格空間,不能簡單地因為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匯兌損失而看低B股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