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致部分企業改變拓展業務計劃
出口企業的壓力
對人民幣升值觸角最敏感的就是出口企業了,尤其是那些產品出口到美國的企業,因為企業出口所獲得的外匯收入需要轉換成人民幣,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每降一個點,就意味著利潤的實實在在的損失。具體說來,按照大多數出口企業的慣例,一個訂單從簽下合同到最后交貨是6個月左右的時間,假設訂單的總額是100萬美元,如果某個企業和外國客戶簽合同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7.3,到6個月以后,人民幣升值到了7.0的話,那么這6個月里,企業的損失就是30萬元人民幣。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已達到4.3%,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最快的一個季度。不過,對于今天人民幣升值突破七元大關的速度,很多出口企業還是有些意想不到:
李興林:跌到7是肯定的。但是這么快是完全超出我們預期的。按照現在這個速度,我們預計到年底要跌破6.5了。
范少林:很悲慘,因為我們的產品出口優勢就在于低價格嘛,我們的收入全部都是按美金計算的,之前我們單價全部報的是美金,現在按照和人民幣每天差價這么大,我們的利潤已經沒了。
范少林告訴記者,今年春節以來,他的企業的利潤已經虧了20%了,他現在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壓力。
范少林:從賬面的價格來看,好像我們公司沒有業績了,因為我們我收入都是美金,在國內是人民幣,再一來一往的差異,整個公司被我做跨了似的。
而對于一些既做出口又做進口的企業來說,可以說是悲喜交加了:很痛苦,也很高興。出口這一塊很糟糕,進口這一塊就比較好了,總體來講損失還是比較大,按照現在的幅度,一天損失40到50萬左右。
據海關統計,去年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增幅為18.9%,然而今年前三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164.4億美元,僅增長5.7%。而總體來看,我國的出口增幅明顯回落,其中人民幣升值是重要的因素。而面對這樣的壓力,出口企業從2007年開始,就紛紛在尋找應對的辦法。李興林告訴記者,他們改變了和國外客戶的報價方式,而這簡直就是在和匯率賽跑: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