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PFOS禁令6月27日實施
大家可能對三年多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不沾鍋有毒的報導還有些記憶,當時的經過是美國環境保護署2004年7月表示,杜邦公司在2001年3月前的20多年來從未通報特富龍制造過程中的主要成分全氟辛酸銨(PFOA)可能對人體有害,已經違反了毒物管制法。為此決定對杜邦處以巨額罰款。就在中國媒體對此消息披露的第二天,杜邦中國上海分公司的官員就表示杜邦生產的Teflon中不含全氟辛酸銨并認為外電的報道都是不真實的。一時間,對特富龍的質疑鋪天蓋地,杜邦陷入被指控的旋渦。其實在此之前,據路透社報道,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杜邦公司就已在西弗吉尼亞州工廠一名懷孕員工體內發現全氟辛酸銨殘留物,1991年又在西弗吉尼亞州與俄亥俄州鄰近社區水源中發現全氟辛酸銨殘留量超過該公司自訂的安全標準,但卻都未向環保署通報。其后也有專家認為:Teflon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加全氟辛酸銨,盡管在Teflon產品中的含量很少很少,而且Teflon可耐300℃的高溫,但對中國人的烹任習慣(喜愛煎、炸食品),Teflon在300℃以上的高溫下仍有分解的可能,這些分解產物肯定對人休是有害的。最后杜邦公司決定于2010年前Teflon的生產減少97%,至2015年停止生產,才使這次風波平息。正是這次風波和其后頒布的歐盟關于PFOS禁令,才使我們對PFOS和PFOA的危險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為了讓讀者在歐盟的禁令實施前對PFOS和PFOA問題有個更全面的了解,本刊發表了陳榮析教授撰寫的《PFOS禁令及含氟整理劑的替代取向》一文。
《PFOS禁令及含氟整理劑的替代取向》不僅較詳細地闡述了歐盟、美國等國家有關PFOS禁令的具體內容,也對PFOS和PFOA的危害性進行了分析。PFOS是穩定性很強難以通過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而分解的物質,又很難經人體的排泄系統排出休外而在人體中積累,因此是一種"持久穩定存在、生物積累和毒性物質",如在人體中積累,則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害。另外由于其是持久穩定的物質,不易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有遠距離環境遷移能力,文中特別提到在我國的水系(長江和黃浦江)中檢測出令人震驚的PFOS和PFOA污染量,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文章還就有機氟化物的特性、防水拒油整理的機理,以及PFOS和PFOA衍生的中間休和最終產物的合成過程進行了較詳細的闡述,從中可以了解替代取向需遵循的主要原則,并由此介紹和評述了目前國內外生產避免PFOS和PFOA問題的或減少PFOS、PFOA含量(禁令有一定的限量)的有關產品的方法。以上這些內容,使我們對防水拒油易去污整理劑有了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對印染企業如何正確使用該類產品,避免出口產品因違反禁令而出現麻煩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該禁令生效時間即將到來,印染和助劑生產企業該如何應對?編者認為,首先,面對現在美國經濟的減速和美元的貶值,將直接影響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美國,但歐洲將是很好的補充,因此應該吃透歐盟的該禁令的含義和范圍,了解何種合成路線會帶入PFOS或PFOA,并確定使用什么樣的產品才有可能產生PFOS問題,把PFOS和PFOA問題消滅在原料把關階段。其二可把它看作是我國助劑生產行業的一次機遇。過去,我國在含氟整理劑的生產上是較落后的,95%以上靠進口,現在,許多進口產品都遇到了PFOS或將遇到PFOA問題,那么我們如果能與這些國外公司同時研究開發不存在PFOS和PFOA問題的產品的話,那么不就可以站到同一起跑線上了嗎?其三是我們應對PFOS和PFOA的危害有緊迫感,現在不是在長江和黃浦江水中檢測出令人震驚的污染量了嗎?由于該污染物的難降解性,如讓它繼續增加的話,對生態的危害將是災難性的,我們應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即使我們不是生產出口產品,本著對國人負責的態度也要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