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遭遇瓶頸 市場如何發展
市場之問
●廣東的有形市場和虛擬市場建設問題。如何建立更多的輻射整個泛珠地區和中國大陸的專業市場?并以這些專業市場帶動制造業和物流業的發展?如何鼓勵基于互聯網的新興商業模式的公司在廣東更快更好地發展?
●廣東工業和服務業的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平衡發展的問題。當國內市場成為廣東經濟的重要依靠的時候,廣東應改善哪些環節,使得國內市場的開發更有效率?
———摘自《嶺南十拍•南粵十一問》
企業現在通過龐大的廣告等達到較高的知名度,然后通過上市等獲取資金,但是一個企業更應注重穩打穩扎,否則眾多的門店網絡無法維持,出現銷售困難,全國各地的門店全都虧損,企業最終也將無法承受。
———廣東省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工程師、協會顧問章國礽
廣東企業不能在產品價格、成本以及生產規模上與對手競爭,而應實現錯位競爭。利用江浙最好的生產環節來為廣東企業服務,而核心的研發創新、設計、制造等仍然保留在廣東,通過高端品牌的設計創新、服務營銷,為產品帶來更高的附加值。
———廣東省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黃錦權
背靠廣袤內地,面向浩瀚的國際市場,獨特地理和商業優勢使得多年來廣東的外貿產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始終牢牢占據著外貿出口首位。但近年來,廣東最重要的出口發展卻遭遇“瓶頸”,不少產業產品的海外市場已摸到了“天花板”。
作為廣東多年來傳統優勢的出口加工制造企業,市場優勢減弱更為明顯。從大的國際環境說,近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一路高漲,使得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不再;而出口退稅等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又使得廣東企業的經營雪上加霜。從企業自身的經營,土地的緊缺、勞動力價格的上揚、原材料成本的帶動,“逼迫”企業尋找新的出路。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開始萎縮,國際市場“天花板”顯現,潛力越來越小的時候,廣東企業開始了艱難轉型,將重心適當地轉向國內市場。
曾幾何時,廣東的專業市場揚名國內甚至在國際上也赫赫有名。但另一方面,眾多市場的分散、單打獨斗,也使得單個市場的影響有限。而在新經濟時代,虛擬市場這個更大、更廣闊的市場,廣東并沒有領得風氣之先,包括阿里巴巴等在內的專業網上商務,反而在江浙如火如荼。如何尋找新的潛力市場、如何將有形的市場與虛擬的市場結合,建立龐大的網絡并實現更多的覆蓋,是尋求市場突破急需解決的另一大問題。
20年前,李女士剛剛來到廣東的時候,印象中幾乎所有的工廠都是加工出口產品的。當她穿著一件外銷服裝回到老家,吸引了眾多羨慕的目光———這可是廣東的衣服。
20年后的今天,李女士擁有了自己的一家服裝企業,而她的產品都是銷往國內,而且完全沒有了當年“廣東貨”的光環,李女士要面臨江浙服裝的強力競爭。為了開拓貨源,對互聯網并不算了解的李女士專門為公司開辦了電子商務,安排專人負責網上貿易。
李女士的情況,也是為數眾多的廣東地區企業的一個縮影。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企業市場拓展的方向也逐漸進行調整。隨著國際市場的開拓潛力已經越來越小,更多企業開始將重心轉向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包括互聯網等在內的新技術,也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新“武器”。但是,具體到每個行業、企業,具體到外省的每片疆土,再具體到現在流行的另一個無形市場———電子商務,廣東企業的轉型和再發展,也面臨著該怎么走、走多遠的問題。
國際市場“天花板”初顯
2008年3月19日,廣東三大家具展之一的第22屆深圳國際家具展開幕。在展會上,除了歷年來專程趕來的國際買家外,今年國內商家的數量明顯大幅增多,也成為參展商們重點推介的對象。
廣東省家具行業協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中國家具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家具出口額逐年快速增長,世界家具產業的中心已加快向中國轉移。2002年,中國家具行業總產值達200億美元,占世界家具總產值的10%;而在2005年,僅美國就從中國進口家用木制家具28.9億美元,占美國當年進口同類產品的1/3.而家具制造水平領先的廣東地區,就占全國家具產量的1/3,并涌現了“世界家具之都”順德樂從家具市場等世界矚目的大型專業市場。但近年來,隨著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上漲、尤其是人民幣升值等的變化,家具行業面臨陣痛,眾多出口家具企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深圳盛世天驕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路走高,美國、歐洲等海外訂單已經大幅縮水,今年格外明顯。而根據家具行業協會的調查,是繼續堅持做出口,還是適應國家的發展戰略和政策調整,積極地轉型主打國內市場,成為很多家具企業在2008年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除了市場因素,對于廣東為數眾多的加工貿易企業,更為嚴峻的是國家日益收緊的加工貿易政策,這促使廣東必須加快加工貿易的升級步伐。去年年中,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將1853類商品列入限制類。加上出口退稅率的大幅下調,國家宏觀政策令廣東出口加工貿易企業重新選擇出路。而對于整個廣東的經濟,正是從出口加工貿易起家,遍布珠三角的眾多企業中專門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規模、比例上都在全國首屈一指。而外貿出口數額廣東也是多年排名全國首位,其中深圳更是從1983年起,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國出口第一的位置。但這種以出口為主導的“外源型經濟”,隨著貿易順差的加大、國家宏觀政策的收緊以及整個珠三角成本優勢的削弱,國際市場的潛力已經越來越小,對于一些行業和企業甚至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紡織業海外市場萎縮嚴重
海外市場的空前萎縮,也令廣東以出口為導向的眾多產業面臨嚴峻挑戰。近日,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紡織品出口大省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額同比減少了11.3%,這也是紡織大省的廣東首次出現出口負增長。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