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賺錢的寶刀》連載5
系列專題:
企業賺錢的寶刀
當今企業管理的最大障礙是財務管理
1不懂財務
很少有老總去主動關心財務知識。他們總是模糊中意識到,財務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不過就是收入進來了嗎?他們不懂財務。
企業家對待財務管理,可能會產生三種認識上的障礙:
第一種是抓住不放型。這樣的企業家絲毫不舍得放權,對每一筆賬、每一分錢都事必躬親,自己記賬,自己核算,一個人又是財務總監,又是會計,又是出納,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進行戰略管理。
第二種是放任自流型。有些企業家成天都不在公司里,外面的應酬、業務都忙不過來,根本顧不上財務這塊,而且自己也不懂財務,然后請個出納,請個會計,全權委托了。人是請了,錢放出去了,沒有監督,沒有考核,放任自流,不知道賬上有多少錢,花到赤字了都不知道。
第三種是疑神疑鬼型。這樣的企業家疑神疑鬼,誰也不信任,把錢放哪兒都不放心。會計做賬他也不信,出納報賬他也不信。弄得和財務人員關系緊張,讓財務人員覺得,反正我如何忠誠你也不信任,還不如找時機鉆點空子。
面對銀行、券商、合作伙伴、債權人等等,你都需要不同的會計知識,會計專業要求越來越高,職能分工越來越明確,企業家對財務產生這樣的態度,公司財務出現這樣的問題,說明你的公司根本就沒有財務制度做后盾,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財務管理。
2不看賬目
企業家不喜歡看賬目??促~目,他們就“一翻兩瞪眼”。企業家都是非常精明的,他們在做生意的過程當中,在企業管理當中,心中都有一本賬。但是他不重視財務這本大賬,往往就算自己心中的那本小賬。
3害怕數字
企業家害怕數字。因為很多時候,財務一說話,就有很多數據、很多術語讓企業家聽不懂。企業家說話,財務也不懂。干脆,企業家不再和財務溝通:“小王,你就照我說的做吧!”不懂裝懂,危害無窮。
4不重視財務
對財務的重視不夠,認為做企業必須先把營銷做好,把外面的錢先弄回來;可是他們卻忽視了財務,沒有想到,營銷做回來的錢被公司的“三大魔鬼”全都侵吞掉了,從桶縫里全部流失掉了!
5喜歡事后算賬而不是事前控制
在財務核算上,很多企業事后算賬,經常是沒有事前的財務預算、事中的財務控制。有時候,比如對于非常大的項目,企業老總在整個決策過程當中,很可能合同也簽完了,什么都拿回來了,才跟財務說,我這筆賬怎么走啊?在財務上怎么處理?其實到這個時候,很多事情都已經晚了。
你簽下的這筆合同,利潤率是多少,怎樣付款,怎樣交割,占多少庫存,占多少流動資金等等,很多問題,都沒有事前考慮,那成本控制也就無法談起,你即使想控制,也根本不知道控制應該在什么地方。
6企業家用形容詞太多,數字太少
中國的企業家,還有一個誤區,就是用了太多的語文管理,而不作數學管理。
所謂的語文管理,就是形容詞、感嘆詞太多。比如說,我們經常是形容市場不錯啊,有增長啊,消費者很喜歡我們的產品啊,我們的團隊管理很正常啊。我們在描述、說話、開會的時候,用了太多感嘆詞、形容詞,其實,這些語言雖然適合外交辭令,但在企業的管理面前蒼白無力。
而數學管理強調企業所有的情況都用數字說話。“我們現在庫存還有多少?”“這次交易給客戶幾天延期付款?信用額的比例是多少?”“把今年的預算額再砍掉15%!”你的每一天都是數字,你的管理才有力度。
語文管理常用詞:不錯,有增長,有提高,很正常,發展良好,效果還行,基本滿意,比較穩定……
數學管理常用詞:增長率,利潤率,稅率,資產負債率,銷售額,百分比……
企業家活在語文管理當中,活在自我的感覺當中,那就不可能確確實實了解企業真正的利潤在哪里,更談不上創造利潤。
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把你花在市場上的心思稍微轉移到你的財務上一點,只需要一點,你就會豁然開朗。
7企業家要懂得三張表 :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是你行軍打仗的地圖。沒有地圖,你就迷失了方向,不懂得這三張表,你就失去了控制力,不知己不知彼,必敗無疑!
資產負債表位于三表之首,反映了企業的資產狀況,企業有多少自有資金,多少外債,一看便知。如果你的企業陷入債務危機,你的資產負債表就鳴槍警示,那你就要立刻采取行動,找到根源,將危機制服。
損益表反映企業獲利能力,企業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利潤,有多少成本,損益表上一覽無余。在損益表上,你可以看出,凈利潤=收入-直接成本-費用-所得稅。抓牢損益表上的所有數字,你就控制了你的整個收益狀況。
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的現金流量?,F金流會一刀殺了你,也會是企業的忠誠衛士,你的現金有多少,安全不安全,表上反映得清清楚楚,多看幾遍,做到心中有數。
不過,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并不難,只要繼續看下去,你就會發現,財務不是什么專業高深的東西,需要企業家掌握的財務知識其實就那么幾招,但絕對有效!
8管理者應抓住幾個重要的數字
(1)現金流。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之泉,咬住現金不放松,每天緊盯著現金,是珍惜企業生命的表現。
(2)損益平衡點。很多時候,每個月你都必須等到財務報表出來以后,才知道公司最近表現怎么樣,但這個時間的落差很可能影響你的決策速度。如果你可以請財務人員提供公司的損益平衡分析,也就是說,你的產品一個月要銷售多少才能平衡,心中隨時有這個數字,你立刻可以判斷這段時間究竟是賺錢還是賠錢。
(3)銀行對賬單。每個月銀行會寄給你對賬單,別以為會計人員一定會去核對。事實上,每個人每天忙著做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人注意這件重要的工作。你知道嗎,很可能你的公司運營已經有好幾年,沒有人查對過公司戶頭了。
(4)積壓的訂單。有些訂單進來了,卻一直沒有處理,以致耽誤了交期。只要你看看那些積壓的訂單,就可以知道公司是否有問題,問題有多嚴重。
(5)產品的庫存。庫存的多少合適有一個嚴格的計算標準,讓你的財務人員去算吧,但你要隨時清楚,公司的庫存是否適當。
(6)退貨記錄。如果退貨的數量增加,表示內部質量管理有問題。因此,掌握退貨數量是關鍵,不會到問題不可收拾時才著手處理。
(7)員工人數。每個月算算員工有多少人。隨著業務增加,公司雇用的員工人數可能不知不覺地增長,甚至當業務沒有增長時,員工人數仍然無聲無息地增加。要求部屬每個月給你一張統計表,讓你掌握員工人數以及增長曲線。了解一下,公司是否用人無度。
(8)產品銷售量。如果你平日只看營收報表,這中間可能潛藏很多陷阱。例如,有家公司雖然營業額不斷提高,但銷售量卻在下跌,市場占有率在萎縮。營收之所以成長,是因為產品調價的關系。因此,企業家還要定期追蹤銷售量,才能清楚掌握公司業務狀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