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席勒:面臨大考的“中國制造”
從去年開始,“中國制造”就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從有毒的寵物食品到危險的玩具,從被“二甘醇”污染的牙膏到安全性能不足的輪胎,“Made in China”被不斷的打上問號,這使得還沒有擺脫低質、低價陰影的“中國制造”似乎正在面臨著更大的陰霾:有毒的、有害的、不安全的……
更令人憂心的是,目前的種種跡象表明:2008年會是“中國制造”更為艱難的一年。
在批評和質疑還未停歇的同時,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訂單驟降,新勞動合同法的施行帶來的勞動力成本增加,再加之不斷攀升的匯率和原材料價格,以及緊縮的信貸政策,都吞噬著中國制造業的生存(而非發展)空間。
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來說,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似乎已經從一個“最好去做的事情”變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
作為全球第一家管理咨詢公司,ADL理特管理顧問有限公司(Arthur D. Littele)多次參與幫助中國企業轉向“中國創造”,而且也在一直向中國企業介紹完成這一轉變的重要性。近日,《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ADL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托馬斯·席勒(Thomas Schiller),請他另外一個角度解讀“中國制造”和講述這家最“老”咨詢公司的中國故事。
管理咨詢“老字號”
ADL在中國似乎沒有他的競爭對手麥肯錫和波士頓咨詢出名。
“我們是世界上最‘老’的管理咨詢公司,實際上,50年前,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波士頓咨詢集團)從ADL中分離出去,而麥肯錫則是70年前從ADL分離出去的。”席勒如此回應記者的疑問。
“我們在中國有很好的客戶基礎,我們不僅服務于跨國公司,也有非常傳統的中國企業客戶,而且我們在很多領域擁有非常強的競爭力,比如制造業,我認為我們到目前為止非常成功。”席勒說,“如果很多人不太了解我們,那可能是因為我們和其他5大咨詢公司(Top Five)在戰略上不太相同的原因吧。”
據介紹,ADL是全球第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阿瑟·利特爾(Arthur Dehon Little)創立于1886年。
在過去的120年里,ADL曾為“全球財富100強”中75%的企業提供過服務。其中,1911年為通用汽車建立第一個技術研究中心、1969年為美國政府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開發了5項關鍵試演技術、1995年幫助英國鐵路公司完成了最復雜的公司私有化項目等等,都是ADL非常為之驕傲的“履歷”。
從1986年至2004年,ADL先后在香港、上海和北京分別設立辦事機構,盡管其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較之其他世界頂級管理咨詢公司要慢一些,開展業務的范圍也較小,但是在中國的很多產業,諸如制造業特別是汽車行業,以及能源、交通、電信等諸多領域已具有相當的領先優勢。
ADL在眾多的管理咨詢公司中有些特別,它自己也經常稱自己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咨詢公司”。席勒認為ADL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一直堅持著一種和其他管理咨詢公司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論,席勒稱之為“Side-by-Side(肩并肩)”的方式。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