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用科技創新實現從品牌到名牌
在飛躍集團科技館,由一系列機電一體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縫紉機組成的“飛躍軍團”奪人眼目。也曾受到業內專家和全球經銷商的嚴格檢驗。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評價說,飛躍走出了一條從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道路,在國際上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和地位,堪稱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典范。這里面,凝聚著以市創新之星、飛躍集團總工程師張顯順為首的研發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自主培養的“土專家”
42歲的張顯順是飛躍自主培養的“土專家”。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做起,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實踐,迅速成長為縫制設備領域的行家里手,還擔任全國行業科技委員會和標準化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曾獲得全國、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和臺州市青年科技新秀等榮譽稱號。“技術人員不僅應成為技術型標兵,更應該成為創新型人才。”張顯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飛躍要爭創世界名牌,打造世界級最優秀的成套縫制設備制造商,我們技術人員就必須走在技術創新的最前沿。”
創新靈感源自市場
在企業中,張顯順積極倡導“創新的靈感源自市場”的理念,帶領研發中心一班人,主動貼近市場,搜集最新的市場動態。近幾年,在飛躍出國考察的人員中,技術人員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國際貿易人員。正是這種改變,使企業能及時掌握新產品開發的正確方向,有效避免了產品開發創新的盲目性。在運行機制上,張顯順對新產品開發決策、設計、鑒定、批量生產和服務等環節的內容、程序、方法以及計劃、成果、檔案等管理都作出了詳細規定,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技術人員的激勵機制。
積極與大院大所“聯姻”
在充分發揮飛躍總部及各地研發機構人才、技術優勢的同時,張顯順還積極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縫紉機研究所、北京機電研究院等進行“聯姻”,與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研究機構尋求合作,大大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適時開發出了一系列“專、精、特、新”的產品。2003年,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張顯順著手組建了光機電一體化自動開袋機技術攻關組,并簽了“軍令狀”,承諾在當年的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上拿出樣機。由于這個產品綜合運用了光、機、電、磁、霍爾原件、電力電子、計算機控制與通信技術,而其控制核心采用的是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攻關難度非同一般。張顯順回憶說:“那段時間,我們腦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攻克難關,困了就在辦公室里打個盹,乏了就喝口濃茶提提神,餓了就啃一口方便面。”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款產品最終如期“誕生”,并在展會上一炮打響,令業內人士刮目相看。
給年輕人壓擔子
張顯順善于給年輕的技術人員壓重擔,給他們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像高速電子圓頭鎖眼機、高速電子花樣機、高速電子套結機、高速電子釘扣機、自動褲耳機、電腦家用機等高端產品,都是交給青年技術骨干完成開發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營造敢于創新、尊重創造、寬容失敗的氛圍。”張顯順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飛躍寧波研發中心的青年技術團隊頂著各種壓力和質疑,用了8年時間研制成功了中央處理器的控制系統——“飛躍芯”,比進口產品性能更優,一下子拉低了這個核心部件的市場價格,更結束了過去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為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真正實現產品機電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讓創新成果及早產業化
在張顯順看來,創新的成果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文字和樣機上,而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形成產業化,以最少的投入產生最大的效益,提升產業競爭力。如今,飛躍新品產值率已達70%以上,所有產品符合發達國家市場對產品質量和性能的要求,多個產品被列為國債項目、國家火炬項目和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計劃,取得了700多項專利和CE、GS、UL、TUV等一系列國際認證,在各大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上與世界著名品牌同臺競技,毫不遜色。去年,國內的縫制設備企業獲得5項全國輕工業科學技術獎,飛躍一家就奪得4項。飛躍不僅成為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全國行業、省級專利示范企業,還主持制定了一批行業技術標準,發揮了行業領頭羊的應有作用。
在飛躍工業園區里,“科技創造未來”和“創新引領飛躍”兩條標語十分醒目。張顯順說:“這12個字已經成為飛躍全體技術人員的座右銘。在飛躍邁向世界領先的征程上,還有很多的課題等待我們去研究。科技創新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