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轉戰新興市場
第103屆廣交會反映出當前外貿格局變遷,歐美路線經受考驗
第10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已近尾聲,早報特派廣州記者在廣交會上了解到,歐美消費市場的萎縮使相對應的外貿路線風光不再,不少參展的福建企業在穩定老客戶的同時,積極開拓南美、非洲、中東、東南亞和東歐等新興市場業務。
歐美消費市場萎縮
在廣交會現場,不少參展企業反映,這一屆到會的歐美客商比往屆少。企業方面認為,美國經濟不景氣以及有關匯率變動走勢對歐美客戶產生了影響,尤其是一些大采購商,仍處于觀望狀態之中。
來自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采購商福斯特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美國許多大型零售商的日子并不好過,消費市場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很大,很多美國人開始改變大手大腳消費的習慣,學習勒緊腰帶過日子,不少人還會半夜排隊搶購減價商品。大型購物商店的零售額也在減少。
為防止商品滯銷,此次廣交會他不像往屆那樣采購,而是只帶些目錄冊回去,再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尋找合適的中國供應商。
法國的一位采購商丹妮告訴記者,次貸危機引發的消費市場萎縮之勢,正從美國向歐洲擴散。她說:“現在西歐不少國家消費市場的情況越來越不景氣,市場需求正在進一步下降。而另一方面,中國的出口商品又在漲價,所以此次來廣交會,我們陷入兩難的境地。”
泉州柏亞禮品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其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比如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但近來受內、外部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出口壓力越來越大。“美國經濟不景氣已經波及到歐洲市場,所以整個歐美市場我們感覺越來越不好做。因為歐美客戶減少,國內企業爭奪客戶也變得更激烈。”該負責人說。
新興市場購買力上升
生意場上總是“有人歡笑有人愁”。就在歐美消費市場萎縮的同時,國際新興市場的購買力不斷上升,引起了外貿界的注意,給福建出口企業帶來良機。
在廣交會一次性采購十幾萬件攝像頭的哥倫比亞采購商麥克,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哥倫比亞的經濟發展很快,消費者購買能力也不斷增強,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中國的產品,因為質量好、價格便宜。“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采購,但收獲很大,這里賣的產品要比哥倫比亞賣的便宜很多,所以我都沒有和中國的供應商講價就給他下了大單。我想,有了這次合作,以后我們會經常來中國進口商品。”麥克說。
據介紹,哥倫比亞地處南美洲北部,隔加勒比海與北美洲相望,產品可以通過加勒比海運往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諸國和美國及加拿大,還可通過加勒比海、大西洋銷往歐洲諸國。另外,哥倫比亞、墨西哥、委內瑞拉三國有相互減免關稅的協議,而且哥倫比亞還與智利簽有自由貿易協議,全球市場輻射力越來越強。
主營家紡類產品的福建金王紡織品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我們的大客戶已經不在歐美主要國家了,從去年開始,希臘、巴西的客戶采購量不斷增加,已經成為我們公司的主要客戶。家紡產品的一個大柜貨值就有不少,我們的一名巴西客戶,每次下單都是一個大柜,而且翻單的速度很快,也就是這張單出了之后馬上又下一個柜的訂單,一直不停地下單。”該負責人說。
對此,福建省外經貿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陳丹鋒分析,本屆廣交會上,中東、東歐、南美洲、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采購商來得比較多,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好好開拓新興市場。
他表示,面對歐美市場的需求下降,企業如能加快進入新興市場,開發一些適合新興市場國家消費習慣及市場特點的產品,必能挖掘出歐美訂單減少后企業發展的一大機會。現在南美洲、東歐、非洲、東南亞以及中東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很快,當地市場的購買力正不斷上升。
觀點:可打“環保科技”牌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企業提出了攻克新興市場的想法,普遍認為,對一直以來出口歐美市場的企業而言,可選擇將出口重點轉移到新興市場,但必須在出口思路上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這些國家的市場需求。
其中,主營望遠鏡業務的福州德益誠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敦勁頗有想法。“面對原材料、勞動力、匯率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們采取開發環保型材料的策略,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從而提高出口價格及利潤。”他說,“我們近來加大力度尋找環保型材料,用于新產品開發,新近推出的光電望遠鏡,就使用了環保材料生產,產品推出后大受客商喜愛,價格也提高較多。”
晉江一光電照明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其公司目前開發了不少節能環保型照明產品,受到客戶青睞。“目前市場上比較多見的LED燈,大多是用里面裝有水銀的熒光管,這種產品在消費者廢棄之后,如果沒有經過特別處理,流出的水銀對環境會產生污染。我們新開發的產品,用新型的環保材料代替水銀。另外,我們還開發了不少節能燈,很省電,消費者使用這類燈照明,過不了多長時間,省下的電費就等于買燈的錢。”他說,“其實從我們接觸的巴西等國客戶來看,他們的環保、節能意識都在不斷加強,所以這類產品很受他們喜歡。”
專家分析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很快,尤其是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因為這些國家的整體科技水平還不如中國,因此,盡管這些打出“環保科技”牌的商品要比普通商品貴得多,當地消費者依然會認同產品的技術附加值。
每屆廣交會總會透露出一些信息,反映外貿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