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08中國縫制設備業發展環境之“宏觀政策篇”
邁出2008年的腳步,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在期待春回大地的溫暖。回首已逝的2007年,房價、股市暴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節節走高,工業原料價格攀升,居民消費指數大幅上揚……狂飆突進般的各種“漲”勢震顫著人心。經濟界人士表示,2007年是中國最近10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也是宏觀調控這一根弦繃得最緊的一年。被視為通貨膨脹信號的2007年經濟形勢帶給大多數企業與個人的是不斷增加的生產和生活負擔。面對社會的不安,國家在2007年歲末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以抑制經濟的過快膨脹。這一年的大環境讓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陷入退稅下調、成本增加、市場疲軟等帶來的困頓中。2007年的冬季寒流陣陣,意外“冬眠”的縫制設備市場等待被暖流喚醒,然而融入世界經貿體系,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復雜化,各方因素的不確定,使得2008年的國內宏觀環境也充滿了未知數。未來的一年中,縫制設備行業的“冰凍”何時消融,又將面對怎樣的發展環境,還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將視線聚焦于此,本刊跟大家一起直面2008年行業發展環境。
發展環境之宏觀政策
為了抑制經濟增長過快和投資過熱勢頭,國家于2007年底出臺幾項大的匯率政策、稅率政策,并宣布在2008年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無疑成為縫制設備企業最關心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內的經濟環境又和國際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美國影響歐盟,二者同時影響中國。這些環境之外,還少不了下游紡織服裝產業帶給縫制設備行業的連鎖反應。
人民幣匯率節節攀升
2007年,在貿易順差持續加大和外商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等因素的推動下,人民幣升值速度較上年提高了將近一倍。截至2007年12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上年底的7.8087元上漲為7.3261元,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升值幅度達6.59%。
對于2008年貨幣政策的走勢,中國人民銀行在2007年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指出,將加強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強利率和匯率政策的配合,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等相關機構專家預測:2008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將超過7%。人民幣持續升值對紡織服裝、家電等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沖擊和影響將更為巨大。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各層次企業的影響不一,假設不考慮產品定價的調整、外匯合同的安排等因素,僅從靜態的角度考慮: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高端特種縫紉機和裁剪設備企業,升值后反而有助于它們利潤的提高;標準、中捷等盈利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因部分機型的旋梭、馬達等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升值后進口部件實際成本將有所下降,人民幣每升值1%對該層次企業全年凈利潤的影響也不超過0.8%;而對于出口依賴程度非常高,產品利潤率很低的企業,人民幣每升值1%,其全年凈利潤將下降2%-6%。
出口退稅政策趨于平穩
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產品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1985年3月,國務院正式頒發了相關通知,規定從1985年4月1日起實行對出口產品退稅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隨著國家稅制的改革,我國改革了已有退還產品稅、增值稅、消費稅的出口退稅管理辦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稅、消費稅制度為基礎的出口貨物退(免)稅制度。基于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考慮,2007年7月1日起,多年來一直享受高退稅政策的縫紉機產品出口退稅率從13%降為9%。
盡管過度依賴出口市場存在很大風險,轉向更加倚重國內市場的發展模式是大勢所趨,但這種調整需要時間。如果調整力度過大且無相應提高出口效益措施跟進而導致出口下滑過多,那么企業效益和就業機會銳減等副作用將可能過強而對政策激起太大的反彈,甚至有可能導致政策調整回頭。在多項重磅政策同時實施的情況下,2008年國際貿易失衡問題有望緩解。因此,多數專家認為,2008年出口退稅繼續下調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