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源整合
競爭沒有疆界,中國企業必須把視野放到全世界,整合全球資源應對來自全球的競爭
實踐要點: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人才和資金;通過并購、合作、聯盟等方式整合全球的生產、供應和分銷。
代表企業:萬向。
“在一幅政治地圖上,國與國之間的界限相當清楚。然而在一張競爭圖上所顯示的,金融與企業活動川流不息的情況,使這些疆界已大多消失不見了。”大前研一的這句話,很形象地指出如今已經是一個“無國界的世界”。
“疆界消失不見”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是,全球最激烈的競爭就在家門口,大量優質的資源被國際公司搶先利用。中國企業要勝出,就必須把視野放到全世界,有效整合全球的資源,以應對來自全球的競爭。
2007年,我們可以從中國企業身上清晰地看到,整合全球資源并不是出口型的企業才需要做的事,也不是財大氣粗的企業的專利,每個中國企業,無論是大型的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對全球的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綜觀中國企業的做法,至少有三點都已經在成功運作。
首先是在全球范圍內人才的吸引與合作。
中國并不缺人,缺乏的是高級人才,尤其在脫離低成本競爭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對于管理、設計、技術等方面的高級人才的需求嚴重大過供應。翰威特公司的調查報告曾指出,中國有13億多人口,最大的資本是充裕的勞動力,可一旦到了管理層,人力就出現供不應求之勢。
所以,有了資金實力和治理結構日趨規范的中國企業,已經著手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世界級的人才。這可以從上汽集團的研發隊伍中看出來,為了真正取得在汽車研發上的世界領先水平,上汽吸引了來自英國、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地的優秀的工程師,在上汽近千人的研發隊伍中,外籍工程師占到了總數的20%。上汽還在英國設立技術中心,以求與國際一流研發人員和領先技術的最親密接觸。
中國另一家領先的企業萬科從去年到今年也在國際人才引進上頻頻出大手筆,來自百安居、寶潔、仲量聯行等有跨國公司工作背景的國際性人才紛紛到萬科安家落戶,萬科希望這些世界級的人才與萬科本土的人才相輔相成,一起帶動萬科向世界級的管理水準邁進。
其次,中國企業在整合全球資源時,可以有效利用全球的資金,可通過上市、并購、吸引注資等方式來完成。
中國企業的海外上市在2007年十分火熱,海外上市給企業帶來充足的發展資金,僅在2007年第三季度,就有33家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融資74.67億美元。利用全球資金可以通過海外上市來進行,但上市的畢竟是少數,對絕大多數沒有上市的中國企業來說,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獲得資金。深圳有一家中小企業叫豪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它主動尋求了一個安防產品被美國一家上市公司并購,為企業進一步的發展獲得了充分的資金。現在國際上很多公司或者機構投資者都在中國尋求機會,像豪恩這樣的做法,其他企業完全可以借鑒。
再次,是利用全球的供應資源、分銷網絡等,實現的方式有并購、合作、聯盟等。
萬向集團就是這方面成功的例子。萬向在國際市場上跳躍式發展,用魯冠球自己的話說,雖然“成本沒有國內企業低,技術上沒有國外公司高”,但是“我們的優勢是對全球資源的整合”。
另一個故事來自康奈。康奈皮鞋到俄羅斯牽頭組建了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將半成品鞋在那里完成組裝,就可以打上“Made in Russia”,不僅可以安全地在俄羅斯境內銷售,還可以發往歐盟各主要市場銷售,不但不必擔心諸如“反傾銷”之類的問題,而且關稅成本最少降低70%。
整合全球資源,聽上去似乎是個很復雜的概念,實際上完全可以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一步步來做,不管是人才的吸引,研發的合作還是企業間的聯盟、并購,都已經有中國企業在有效運作。此外,對中國企業的管理者來說,比利用好哪一部分的資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觀察與思考都國際化的價值系統,眼中有世界,才能在必要的時候實現對資源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