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各地紡織品服裝出口反彈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遭遇"倒春寒",2月份當月更是有不少地區出口出現了負增長。由于2000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數量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所以"負增長"的出現甚至引發了有關"出口拐點"的種種猜測。然而,一季度的初步統計顯示,各地紡織出口整體保持穩定,其中3月份反彈明顯。
據黃埔海關統計,今年1季度廣東省出口紡織服裝(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69.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5%。其中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49.7億美元,同比下降5.3%;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8.8%。與今年前兩個月出口額下降11.3%相比,3月份廣東省紡織品服裝出口22.2億美元,同比增長15.3%。
綜合來自浙江、江蘇、山東等出口大省的一季度數據,可發現以下共性特征:一是受雪災和春節長假等因素的影響,一季度月度出口起伏較大;二是紡織品出口好于服裝;三是出口市場增長不平衡,對歐盟等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對日本、美國市場出口增幅下降;四是企業兩極分化現象更加明顯。
盡管3月出口扭轉了下滑態勢,但有關人士指出,這主要是由于去年春節假期因素導致了去年3月出口基數較低,而今年災后紡織服裝企業恢復接單出口量較大,因而造成今年3月份出口同比增幅較大,就此判斷紡織服裝出口已恢復正常水平為時尚早。也有人士指出,對比增速應剔除匯率因素才更為客觀。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4.07%,而2007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僅為6.9%。這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紡織出口增長速度(名義增速)將被越來越多地"注水"而降低可比性。
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普遍反映,隨著人民幣升值、石油和原材料價格不斷攀高以及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持續走軟,企業出口難度增大,面臨的調整壓力仍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