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服裝市場:香港品牌新天地
香港貿易發展局今天發表的一份報告指,根據泰國零售商及進口商意見,由于泰國消費上升,香港服裝在當地的需求正在增加。
去年,香港出口泰國服裝總值達五點零三億港元,今年首兩個月,香港出口泰國服裝達八千八百萬元,升百分之二十三。據報告資料顯示,現時約有二百萬曼谷居民,每月收入達到二萬至三萬泰銖(港幣三千九百元至五千八百五十元),他們在當地被稱為“上中產消費群”(Upper middle class),喜歡追求反映個人品味的服裝。
貿發局報告發現,雖然泰國消費者普遍喜愛香港的服飾,但并不一定知道一些知名的品牌,如班尼路(Baleno),堡獅龍(Bossini),鱷魚恤(Crocodile),佐丹奴(Giordano)、思捷(ESPRIT)、edc、縱橫二千(G2000)、U2以及Toppy旗下的Episode、Jessica、色彩十八(ColourEighteen)是香港而非西方品牌。雖然香港服裝品牌在泰國備受歡迎,但正如意大利品牌貝納通(Benetton)在亞洲鎖定的市場檔次遠高于本土市場檔次一樣,香港品牌在泰國主攻的市場檔次亦高于在香港的市場定位。
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泰國對香港時裝及設計師評價甚高,當地生產商非常希望與香港時裝設計師攜手,共同向內地及國際市場發展。不少香港品牌均與泰國業者合作,開拓當地市場,成功例子包括思捷與泰國主要進口商邁奴集團(MinorGroup)合作,以及縱橫二千及堡獅龍與中央百貨(CentralDepartmentStore)合作。
泰國服裝市場目前十分活躍,泰國消費者認為購物是重要的周末活動,他們重視服裝的設計細節,大部分是緊貼瞬息萬變的時裝潮流的年輕人,容易受到名人效應影響。據泰國零售商及進口商預期,當地消費者的服裝開支將與日俱增,進口時款成衣的市場前景尤其理想。
自由貿易協定推動進口稅率下降
舉例來說,根據中國與東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由2005年7月起,進口服裝關稅率已由30-37%大幅下降至20%,到2010年更將免征關稅。
中產階層日趨富裕
泰國中產人士追捧品牌服裝,以凸顯個性和生活品味。估計現時泰國人口中,約3%(200萬人)為月入20,000-30,000銖(約500-750美元)的中上階層。
大型零售商推行新策略
為保持競爭力,泰國零售商必須推出與別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脫穎而出。例如,特士哥—蓮花(Tesco-Lotus)正將其服裝業務重新定位,產品由“基本”路線轉移至“較多時尚細節”的風格。
服裝業備受重視
鑒于泰國并無冬天,該國銳意把曼谷發展成為“熱帶服裝樞紐”,以協助泰國設計師和企業拓展時裝及服裝出口業務。
香港設計師在泰國聲譽昭著
不少泰國設計師均有意與香港設計師及公司合作,藉以進軍中國內地及國際市場。
但是,香港品牌在泰國正面對來自美國及歐洲成衣品牌的強大競爭。此外,香港服裝在泰國也受“灰色市潮威脅,由于香港服裝受泰國消費者歡迎,有些公司為了逃避關稅,走私香港服裝進口,這些服裝比從正式渠道進口的產品為低,對香港品牌服裝的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