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協會搭建行業信用體系
賒銷亂象中沒有真正的贏家,為克服此類現象———
縫制設備協會搭建行業信用體系
海博會期間,第三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市場發展論壇在石獅舉辦,一份呼吁有序競爭的《關于加強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市場誠信自律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在會上發布。
“現在縫制機械行業的外部環境已經很不好,如果再不規范業內惡性競爭,大家都沒錢賺。”當中縫協領導在臺上宣讀自律文件時,一位縫企老板在底下對記者說。互相壓價、爭相放賬等惡性競爭手段在縫制設備行業已有經年。現場企業表示,在吃過苦頭之后,現在業內已經達成共識,要生存就必須誠信經營,遏制賒銷。
協會牽頭發布信用體系
4月19日下午,《意見》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商貿委辦公室主任姜躍宣布。除了呼吁會員單位做到產品符合標準,不得有偷稅漏稅、虛假宣傳、假冒侵權等行為之外,該意見還特別提出不得惡意低價傾銷,不得惡意賒賬等等針對行業惡性競爭的條款。
“協會將2008年作為‘重塑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市場新秩序推進年’,發布誠信自律意見只是建立信用體系的一部分。”姜躍在會后向記者表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近期專門成立了“行業公平競爭委員會”。該委員會承擔的職能除了組織誠信經營宣傳教育,研究制定行業企業誠信評價指標體系之外,針對行業中有可能的違規行為,還將建立市場監督機制,通報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此外,在公平競爭委員會的倡議和努力下,名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重塑市場新秩序論壇”的網絡BBS(www.csma.org.cn/bbs)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期間正式開放。這一平臺旨在通過自由討論,揭示行業市場中存在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從而幫助企業形成誠信的價值觀,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在這一系列措施如疾風驟雨般被拋出來之前,早在去年11月間的石獅,福建省縫制設備行業協會剛剛成立之際,規范市場的行動就已經在醞釀當中。
惡性競爭阻礙產業升級
導致福建縫制設備企業群起“抗爭”的不正當競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企業最大的困擾。宏運事業機構總經理吳良杰講述了一單令他哭笑不得的生意。
不久前,宏運接到一筆400萬的訂單,和客戶談妥半年之內付清50%以上貨款,一年之內結清賬款。結果競爭對手以更低的價格拖延住了客戶。僵持之際,第三家供貨商也加入了競爭,愿意提供更長的賬期。這時,客戶向宏運提出,除非降價,并且將付款方式改為零首付,半年后再開始分批付款,否則就將訂單轉移給別人。
“后來那位客戶再打電話來,我連聽都不聽了。這樣無原則的交易,最后的結果必然是‘一潭泥水’。”吳良杰斷然拒絕對方的條件,主動放棄了這筆400萬的生意。
對于“賒銷”,縫制機械企業并不陌生。各家整機生產企業及代理商、經銷商,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的客戶進行貨物賒銷。一開始,這成為部分企業爭奪市場,排擠對手的“有效”手段。但是隨著賒銷風氣愈演愈烈,它的惡果漸漸呈現:一邊是企業的呆賬壞賬大量沉積,一邊為了維持經營,企業仍然飲鴆止渴,繼續放賬。在企業間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賬期被不斷延長,甚至有企業拖到兩年之久。這樣的欠賬往往很難收回,甚至給人留下“縫紉機不要錢”的印象。
實際上,在這樣的多方博弈中,沒有人是勝利者:堅持原則的企業拿不到訂單;壓價賒銷的企業收不回貨款;表面上成為最大贏家的客戶,也無法享受實質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在不合理的價格和賬期下,縫機企業沒法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吳良杰闡述道。
福建縫制設備行業協會會長林宏楠一直是服務理念的倡導者,他向記者表示,縫制機械產業的升級趨勢正受到阻力。
“在人力資源出現缺口,服裝產業開始集約發展的趨勢下,縫機企業應該不僅僅為服裝企業提供機器,而要充當服裝企業設備升級的顧問,為服裝企業提高效率創造價值,更多地向服務環節要利潤。”他說,“但是賒銷等現象層出不窮,只能將企業糾纏在低水平競爭的泥潭里,最終損害全行業的利益。”
而此次由協會牽頭發布的《意見》,將在一定程度上約束會員遵守正常市場秩序、遏制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