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老板需具備5種素質 成為資本界的“寵兒”
特邀嘉賓
渣打銀行直接投資公司全球聯席總裁 陳凡
藍山(中國)資本創始合伙人 唐越
主持人 伍年
與其說2007年來各大服裝品牌推出旗艦店計劃是他們向產業價值鏈上游拓展的主動行為,還不如說,這是已逐步“資本化”了的領軍服裝企業開始了各自的資本游戲。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2007年來,那些投資過億用于渠道升級,如購買各大城市黃金地段商鋪用于各自旗艦店計劃的服企,幾乎沒有一家是完全依靠自身積累而推行此類計劃的。如七匹狼股市融資6億、賓寶獲得風投3000萬美元注資等等,他們在資本的“助威”下開始了花費巨大、而自身資金實力暫時還無法滿足的渠道爭奪。
很難說,這些領軍服企的旗艦店計劃是企業先有了意向,才向資本市場“求援”,還是資本的進入迫使他們開始了此類計劃。但不管怎樣,資本的進入拉升了市場競爭的等級。對于那些無法得到資本青睞的服企來說,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渠道日趨成為競爭中的劣勢或許將決定這些企業今后被整合的命運。
由此,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如何獲得資本的幫助以應付企業間日趨激烈的競爭,如以終端渠道升級為代表的網絡競爭?資本投資者又是如何決定他們的每筆投資的?為此,本報邀請了活躍于國內資本市場中的兩位重量級人物談他們投資的標準,以期為行業提供一種思路。
主持人:與過去不同,目前服裝行業吸引了許多資本的進入,你們對投資服裝行業是否有一個大致的范圍?
唐越:今天服裝行業比較熱,并不是因為我們突然想起來要投服裝的,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本身的投資是非常多元化的,或者是非常長期的,所以服裝是我們投的很多傳統行業的一種而已。
就中國服裝業而言,存在非常龐大的機會,不管是中國作為最大的服裝生產國,還是作為最大的服裝消費國,中國服裝行業目前的發展還是處于一個非常混亂的狀態,包括服裝零售業的狀態,都處于非常混亂的狀態,中國的服裝分銷渠道也處于低效率的狀態。所以,我覺得未來中國服裝行業的領導者會為投資者創造機會,我們不知道什么樣公司會成為未來這樣的領導者,但是我相信這樣領導者必然會存在,這就不可避免吸引了各種各樣的資金,各種各樣的投資人進入這個行業,但絕大多數人會虧很多錢。
陳凡:不是每一家企業都需要上市的,上市的企業里面90%的企業都不要做私募,只有不到10%的企業需要做私募。
需要不需要上市,或者私募的具體情況要根據行業的不同來看,如地產行業容量很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地產行業就可以有很多企業去上市,但是有些服裝企業的業務所涉及的領域比較狹窄,比如說做襪子的,襪子市場容量可能很小,如果很小的話,一般就前三名上市。
主持人:你們投資的依據是什么?
陳凡:第一點就是人,看人這個學問就大了,人首先是看老板,老板我們提出5條了,第一、老板要有一個戰略思維,我們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老板天天跑到細節里面去,出不來了,這是非常麻煩的。所有的服企老板經過創業的第一天,都是從做衣裳,打板型一點點做出來的,做到后來牛頓第三定律––慣性,就是天天打板型,看花樣,特別追求細節了,很多人說追求細節很好,我們認為追求細節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為老板你應該抓戰略,你們戰略方向錯了,就瞎了,整個行業公司的發展,戰略是最核心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商業模式。
第二、老板要會用人。有一個老板一天干28個小時,底下120人這樣經過兩年活活做瞎了,企業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直接領導,開500家店,每家店都去跑,最后問題是什么?企業去年虧損2個億,因為什么?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能夠成就一個企業,企業一定是個團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