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剛剛落幕的第10屆中國特許展吸引了3萬多人次參觀洽談,每家參展商都有近千名投資意向者的洽談登記。加盟市場異常火爆之時,行業內相關的不規范行為也浮出水面:不少投資人因落入某些特許經營企業編織的陷阱,對“加盟”心灰意冷;同時,特許企業也受到不守法加盟店的沖擊。在《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商務部負責人昨日表示,將明確特許企業備案過程中的權責問題并盡快制定具體的處罰規定。
加盟者落入圈錢陷阱
一年前,廣西的周先生滿懷創業希望進京加盟了一個叫做“陽光地帶生態壁畫”的項目。一年后他再次來到北京,不同的是,此次他雇了貨車,要求廠家將他5萬元購入的殘次品“生態壁畫”退貨。
“玻璃表面有劃痕,需要扣部分貨款;產品包裝你已經拆開過,包裝費也需要你支付……”經“陽光地帶生態壁畫”廠家人員的驗貨,周先生總共支付了5萬元進的貨,最后只得到了1萬元的退貨款。
“我進的貨都是些次品,根本沒辦法銷售。這次決定解除加盟關系,廠家答應給退貨,結果只拿到這么點退貨金。”周先生無奈地搖搖頭。
同樣是創業夢破滅的張小姐表示,她現在對加盟有些敏感。談起加盟時的情況,張小姐說,“廠家發來的貨與我訂的貨不一樣,而且好多貨質量有問題。比如生態壁畫的循環器不循環,可是打電話找廠家交涉,他們推卸說是運輸過程中造成的。廠家的理由很充分,‘你在貨運這方面沒投保險啊’”。
當問張小姐是否在與廠家簽訂的加盟合同中具體談到產品質量的退換以及質量問題時,她很無奈地表示,“當時沒有做過生意,只是覺得在中央7臺看到的招商加盟廣告,覺得這樣的廣告應該不會騙人,所以沒有認真看合同。當時廠家的負責人口頭承諾隨意退換貨,但交完加盟費和第一批貨款后,遲遲收不到貨物。后來認真看當初簽的合同才發現,各條款根本沒有規定廠家應該承擔的責任”。
幾位因加盟遭騙的人員表示,他們當時過于相信廠家的宣傳和口頭承諾,沒有認真推敲核對合同就草草交上了加盟費和貨款。“公司表示因為涉及商業機密,要求交了訂金才能到廠房參觀。”河北的李先生表示,在房山區參觀廠房時就意識到可能受騙了,因為那些工人很多是外地招來的木匠,根本談不上技術含量。
選擇中小型項目加盟,是很多創業者的選擇,但由于過于信任廠家的口頭承諾和回本迅速等宣傳,最后像上述幾位加盟者一樣,成了所謂的特許經營企業圈錢的對象。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店面招牌上、街邊小廣告上各種招商加盟的項目五花八門,而且負責人一般都會鼓吹如何如何在短時間內賺錢。但加盟者有時缺乏市場調研,對特許經營企業的背景不了解,同時,雙方約定的權責不明確,再加上特許經營企業對加盟商缺乏系統指導,以致造成加盟項目流產,或維持在生死邊緣。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2800多個特許經營企業,涉及餐飲、零售、洗衣、休閑健身等60多個行業。“雖然我國開展特許經營的企業較多,但企業過于追求加盟數量,以此達到融資的目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俠表示,特許企業本身存在管理上的缺陷,使得一些加盟店必將遭受短命厄運。
“美容、美發、美體行業將是未來5年內不規范現象最集中的行業。因為‘三美’行業目前連鎖化、管理技術水平較低,且缺乏行業標準。”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表示。另外,裴亮提醒投資者,在選擇加盟項目時,要找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加盟管理經驗的企業投資加盟。同時,投資者也要選擇好門店的商圈位置,充分考慮商圈為門店帶來的客流量的問題,不要輕信商家的高利潤宣傳。
曾經風靡一時的掉渣餅,因為后來的連鎖店許多都是偷師,
特許經營企業遇關店難題
與一些加盟者落入有不良企圖的所謂特許企業的圈套相反,有的特許企業也遭遇不按規矩辦事兒的加盟者的難題。
“關閉合同到期的加盟店是最棘手的問題。”蘇果超市特許加盟中心副科長路二洋表示,隨著超市整合加盟店的深入,一些特許合同到期且不再續約的企業仍在冒用“蘇果”的品牌進行經營,有的甚至變成“金蘇果”等招牌。令路二洋犯難的是,特許經營合同到期不再續約是否需要書面協議、加盟店擴建部分是否需要支付加盟費等實際操作問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并未涉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