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革企業科技創新添活力
溫州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認定的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之一,是“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之一。在很多人眼里,溫州是市場代名詞、改革代名詞、創新代名詞。
溫州是吃改革飯長大,走創新路起家的。從一定意義上講,溫州的發展,就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成為推動溫州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而溫州創業創新的重點就是抓民營企業的發展,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從而激發溫州企業的創造活力,為溫州市實現第三次跨越提供不竭動力。
近年來,溫州市抓住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這個根本,發揮自主創新的核心作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推動“溫州制造”向“溫州創造”跨越,使溫州不僅成為“特別能創業”的地方,同時也成為“特別能創新”的城市,畫出了一道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發展軌跡。
6個90%現象
樂清的低壓電器、電子元件,瑞安的汽車關鍵零部件,蒼南的儀器儀表制造,永嘉的特種泵閥……由于擁有了自主創新這張王牌,溫州的這些傳統行業,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搶占了相當高的份額。
借助創新,正泰集團吸引了跨國公司主動伸來的“橄欖枝”;借助創新,瑞立集團打破了溫州民企海外上市零記錄;同樣是借助創新,溫州開元電器有限公司成功帶動了國內了國內整個行業打破跨國公司市場壟斷。
依靠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突出的行業領軍地位,由溫州鞋革、電器、紡織、農業、防爆等行業參與制訂并實施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已達50多項……溫州民企的創新個例經常成為國內外經濟領域關注的焦點。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發布的中國城市自主創新科學評價結果表明,溫州自主創新能力在全國地級城市中排名第六。溫州市科學技術局辦公室副主任劉煥斌自豪地說,最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這樣一組數字——
目前,溫州民企科技投入、新產品研制、研發機構、申請和授權的專利、承擔的科技攻關和成果轉換項目、引進的科技人才等六個方面,均占全市90%以上。
科技創新的“6個90%現象”,使政府科技創新從臺前走向幕后,而民營企業從原來的科技創新“配角”轉為“主角”,民營企業成為溫州科技創新的主體。
創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創新能力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曾經歷過發展陣痛的溫州民企,在科技創新上“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民企走過了一條從模仿到買技術、從引進吸收到挖人才、從自主創新到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溫州民企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以國家火炬計劃為例,溫州民企從1999年至今,已承擔了200多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居浙江省前列。
良好的科技創新創業氛圍,使溫州民營企業紛紛爭做自主創新的先鋒,民企在挑起了溫州市科技創新的“大梁”。
科技創新“新四化”
省級皮革行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溫州大學皮革研究所,不僅是溫州市皮革行業技術研究中心,也是浙江省皮革工程重點實驗室。
依托貼近市場和掌握最新信息等優勢,研究所與英國北安普敦大學和國內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撐。
這是溫州市科技創新“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對象社會化、資源條件共享化、績效管理科學化”中的普通一個例子。除此之外,溫州市還參與共建“浙江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浙江省木材加工行業科技創新平臺溫州家具行業研發中心”等行業(專業)區域創新平臺,深化科技體制與機制改革,集聚各種科技資源,為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在民企科技創新“獨領風騷”的同時,還必須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有機結合起來。溫州市注重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協調和推動作用,各級干部在創新發展中扮演好“引航員”、“服務員”和“監督員”角色,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