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燒及澳門 溫鞋認清玩捉迷藏非良策
歐盟對中國皮鞋轉道澳門又出口歐洲的情況發起的反規避調查,終于有了實質性結果。近日,歐盟成員國決定對中國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將拓展適用于澳門,以懲罰中國鞋企借道澳門規避歐盟的反傾銷稅。
自2006年4月7日起,歐盟在半年時間內對中國產皮鞋征收的反傾銷稅從4.8%過渡到19.4%。之后,又從2006年10月7日起,對我國皮鞋征收高達16.5%的反傾銷稅。來自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的資料顯示,在貿易壁壘森嚴的當下,中國鞋產品進入歐盟的速度已明顯放緩,2007年1-11月,對歐盟出口數量1.1億雙,比前年同期減少6.7%。
然而,在中國鞋產品進入歐盟的流量放緩的同時,從澳門出口到歐洲的皮鞋數量卻驟然增加。
眾所周知,澳門根本就不是皮鞋的生產基地,歐盟很容易就判斷出很多鞋子是由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道澳門轉口歐洲的。因此,歐盟于去年自行就有關鞋企規避反傾銷措施展開調查,發現一些中國內地鞋企利用澳門作為其產品出口平臺,以避免繳付皮鞋反傾銷稅。
紅蜻蜓集團辦公室主任羅志剛在接受《市場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紅蜻蜓具有嚴格和專業的出口歐盟渠道,不存在規避的問題。不過他也坦陳同行中的確有不少企業繞道澳門向歐盟出口皮鞋,但占整個中國皮鞋出口歐盟總量的比例很小。泰馬鞋業董事長廖躍認為,改變低價出口的競爭策略,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在國際市場培養和創造企業全新的競爭優勢,才是“規避”反傾銷的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