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2008國際產業用纖維技術與市場論壇
現在的會議主辦方都力求通過一次會議傳遞出重要的行業信號,并對行業產生一定指導和警示作用。記者參加了2008國際(紹興)產業用纖維技術與市場研討會后,就有了這樣的感受。
化纖規劃產能提前完成
2007年,我國化纖行業產能已經達到2572萬噸,同比增長14.3%;產量2388萬噸,同比增長18%,雙雙提前完成了化纖工業“十一五”規劃指標,我國化纖行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產能過大了嗎?市場飽和了嗎?有企業家坦言,由于滌綸長絲出口消化了一部分產品,國內市場仍有需求,企業的日子還好過。據了解,2007年我國化纖出口首次超過進口,一方面表明我國是化纖大國,一方面說明我國化纖行業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高。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葉永茂指出,化纖企業要改變觀念,改變單一生產模式,跳出數量型發展思維,向技術、品種和效益型轉移,依托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開創新的局面。產業鏈要向縱橫方向延伸,參與全球產業升級之中,實現合作共贏。
節能減排是繞不過去的坎
論壇上,節能減排成為企業關注的熱點。化纖行業是不是重污染行業?答案是否定的。化纖行業新增的產能,有3/4是2000年后發展起來的優質產能。滌綸80%是以熔體直紡工藝技術為主的設備,低能耗、無污染生產合纖產品。有爭議的濕紡工藝粘膠生產,也由于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早已摘掉了高污染的帽子。特別是化纖骨干企業,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如廈門翔鷺集團公司聚酯滌綸廠采用R/O反滲透膜技術,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基本實現零排放,顯現出良好的前景。
記者了解到,化纖協會正在著手制訂節能減排“白皮書”,以評估企業節能減排效果和匯集國內、國際政策、標準,指導企業盡快達到國家節能減排各項硬性指標。
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擔憂
國際原油沖破100美元/桶后一路攀升,受原料成本影響,化纖行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人民幣升值對化纖出口企業直接造成壓力。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葛駿敏談到,現在每做一筆外貿單,利潤就少一塊。靠產品漲價,客戶會說“No”,企業只能通過自己消化或對一些國家采用人民幣結算的辦法,來減少損失。
浙江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輝在談到滌綸行業當前面臨的困難時認為,滌綸長絲企業要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進行戰略性思考。由于這個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資金的門檻較高,匯率的變化和出口退稅的調整都會對這個行業帶來影響。應對的方案是向產業鏈兩端延伸,獲得上游的利潤,創造向下抵消成本的機制,同時提高產品的差異化和新產品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