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退稅 生存危機倒逼民營紡企產業升級
盛傳年內部分行業將“取消退稅”,業內稱壓力或迫紡織企業倒閉10%
我們在記錄一段歷史,一段中國民企發展史,一段從“粗放”走向“集約”、從“散雜”走向“質優”的至關重要的歷史。在走訪全國各地、連續三期推出漸深漸入的上海證券報“民企生存困境與對策”調查后,對于這一點,我們越來越深信不疑。
2008年,因為各種國內國外因素的制約,以民營經濟體為主導的中國輕工業遭遇出口形勢的急速惡化,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頸期。年初,數千企業倒閉的消息在珠三角、長三角各地頻傳,紡織業等傳統的出口支撐企業生存形勢尤其嚴峻。時近年中,上海證券報再次摸底珠三角、長三角乃至環渤海地區,結論是:出口形勢繼續惡化,升值壓力不斷擴大、退稅政策調整、銀根緊縮和成本上升是四個主要原因。
盡管,眾多企業開始把今年為“死撐”的底線,如果”取消退稅“的傳言成真,企業將因為無利而停業或轉產。但是,與年初不同的是,一個全面反思產業模式的氣氛正在生死一線之間掙扎的民營企業中形成,壓力下追求產業升級,成為活力仍在的企業們殊途同歸的結局和選擇。
2008,或許將被歷史定義為,一個“民企制造”的產業“思變元年”。
年中預言今年就要定出生與死
“我們很多紡織企業主打算再挺到10月,形勢再沒有好轉,肯定考慮關門轉行。”林鱗稱。據介紹,今年年初以來,林鱗的公司共接到紡織品外貿定單2個,總金額僅1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0%。
“人民幣破七,退稅也聽說要取消,銀根緊縮,成本也增加了。這生意怎么做?還有出路嗎?”浙江紹興人林鱗(化名)坐在他簡易的辦公室中,一臉無奈與茫然。
28歲的林鱗是紹興數萬個紡織企業主之一,也是時下廣受關注的民企“富二代”的一員。兩年前,在前輩帶領下進入紡織業的林鱗注冊了一家香港公司,于紹興柯橋做起了自己的紡織品出口生意。
紹興柯橋正是中國輕紡城所在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紡織業基地之一,中國柯橋紡織指數成為紡織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數據。而浙江省有60%的外貿依存度,紹興紡織業是重要的貢獻力量之一。
如今,走在柯橋商業區,大大小小的紡織公司與門店鱗次櫛比,但多數門庭冷落。上海證券報記者隨機拜訪的幾家紡織公司,均僅有兩三位工作人員在空蕩的辦公室里閑散地聊著天,談到生意時大多如林鱗一樣唉聲嘆氣。
“我們很多紡織企業主打算再挺到10月,形勢再沒有好轉,肯定考慮關門轉行。”林鱗稱。據介紹,今年年初以來,林鱗的公司共接到紡織品外貿定單2個,總金額僅1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0%。“和圈內企業主聊天,發現一單沒有的也大有人在。出口形勢從來沒有這么差過。現在看起來還算平靜,但深水底下醞釀的大變化很快就要顯現出來。”林鱗說。
他所說的“大變化”是紡織企業全面洗牌的到來。據介紹,今年以來,一些原本在紹興柯橋做紡織品外貿的企業已經開始紛紛轉型,尤其是一些印度、韓國的外資貿易企業更是先知先覺,開始轉入燈具制造,甚至手機制造等其他領域。
“可以預測,2008年,以紹興為主的紡織外貿企業數量將淘汰10%左右。”一位紹興人士稱。而來自廣東省社科院的丁力則介紹,目前廣東的輕工制造業基地東莞已經有10%的企業在洗牌過程中被淘汰。
紹興東莞的縮影正在各地得到回應。在剛剛落幕的2008廣交會上,一位廣東外貿企業人士稱,今年的廣交會只拿到20幾張名片,來洽談合作的采購商更是寥寥,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根據中國柯橋紡織指數、中國義烏小商品指數等重要的輕工業領域指數,第一季度,受出口貿易形勢的影響,各行業外貿景氣度直線走低。除紡織品外,眼鏡、鞋帽、單車等商品的出口影響度都不容樂觀。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是,今年第一季度紡織行業出口 交貨值1626億元,增長11.1%,但增幅同比回落了4.8個百分點,化纖行業的利潤甚至開始出現同比負增長。另外,整個輕工行業出口增幅普遍回落,出口 交貨值3704億元,增幅回落3.4個百分點。作為外貿第一大省的廣東出口額增長幅度低于全國水平,其中紡織品、服裝、鞋產品的出口大幅下跌——高度依賴出口的輕工制造業民企生存告急!
取消退稅難承受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據一些人士的測算,兩次調整后,紡織業的退稅率為11%,但目前企業利潤率不過10%左右。如果銷售額11%的退稅取消,等于企業利潤降至零以下。這就是企業主們所謂的“致命的打擊。”
說起生意冷清的原因,林鱗十分激動,他認為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升值。今年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首度破七,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以美元結算的匯率成本在今年以來增加5%,如果按匯率政策調整初始計,成本累計增加15%。“今年如果升到6至6.5元兌換一美元,我們的匯率成本還要大大提升。”林鱗說。
中國紡織品出口長期以來的互相壓價,惡性競爭,單一企業以提高銷售價格應對匯率風險的機會很少,也是原因。“我們今年已經把產品單價統一提高了5%左右,但銷售已經很困難了,怎么可能繼續提價。”林鱗說。
生意不好的另一個原因是需求減少。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正在顯現。“原來美國人買襯衣一買一打,現在一次買兩三件,這種需求變化是有的。”一位接近外貿企業的市場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但根據紡織品企業主的介紹,從定單談判比例來看,美國需求仍然是最大市場之一。“可能是我們的價格他們不認可,或者有比我們更優的產品和價格吧。”林鱗一臉迷惑。
另外,銀根緊縮帶來的融資壓力和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的毛利率縮減都是傳統制造業瀕臨轉型的原因。但相比之下,一個重要的稅收政策調整可能成為壓力眾多外貿企業的最后稻草,這就是出口退稅的取消。
“我們從多個渠道獲悉,與紡織品有關的出口退稅取消已經成為必然之勢,或者年內就將宣布。這對我們是最大的打擊。”林鱗稱。
所謂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的相關稅費,也是國際上慣常使用的鼓勵出口的國家稅收政策之一。1994年以來,我國首次頒布相關制度,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即成為中國出口形勢的風向標。
2006年年中,在人民幣升值和反傾銷等國際貿易磨擦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仍直線上升,于是,在2006年和2007年,中國政府兩次下調相關領域的出口退稅率,一方面為緩和升值壓力,一方面也有意引導企業從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行業中思考升級蛻變。
此后,紡織等行業的出口增幅穩步回落。到了今年4月,這種回落甚至已經到了迫使企業大量倒閉的邊緣。
根據一些人士的測算,兩次調整后,紡織業的退稅率為11%,但目前企業利潤率不過10%左右。如果銷售額11%的退稅取消,等于企業利潤降至零以下。這就是企業主們所謂的“致命的打擊”。
正因為如此,出口退稅政策的走向成為了本月市場關注的敏感話題。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表示,中國出口每波動一個百分點,將影響18至20萬人的就業。然而根據商務部4月30日發布的第一季度貿易情況報告,中國第一季度出口總額增幅已經有了0.9個百分點的微跌。上海外經貿委信息則顯示,“今年后幾個季度外貿增長形勢不容樂觀,也許是近十年來最困難的一年。”
紡織業則暗中流傳,徹底取消出口退稅已成定局。國稅總局相關領導也在近期表態,出口退稅政策應該鼓勵該出口的出口,不該出口的不出口,使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更多主動。市場人士猜測,“兩高一資”行業必在“不該出口”之列,目前出口量巨大、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紡織、服裝、箱包、玩具等行業難逃“調整”。
但商務部也在前述報告中指出,“由于消化成本上升空間非常有限,調低輕紡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些行業的出口競爭優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產業升級華山天險一條路
依靠內需、做大國內市場成了很多企業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新思路。另一條路徑則是開辟傳統產業外的“藍海”。一位一直關注浙江民營經濟的專家表示,目前年輕一代民企商人的產業創想能力正快速提升,他們善于將傳統產業和信息化結合,或敏感捕捉新經濟形勢下的商機。
生存還是死亡?這對2008年的輕工業民企來說,是個問題。
曾經依靠大量的低廉勞動力、原材料,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再配以最大限度壓低價格的方式成長起來的企業主們,再也不能把他們生產的廉價布、鞋、打火機、服裝、玩具、染料順利輸送到全世界各個需要廉價產品的角落了。
這些曾經創造了一波中國民營經濟神話的企業主們,他們將何去何從?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