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提價解決內憂外困
“貨幣升值不是問題,中國的紡織業還是全球老大,不管人民幣怎么升值,我們還是有競爭力的,所以中國的企業面對外商要敢于漲價。”寧波森語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顧學鋒一上來就亮出來自己的觀點。
因為沒有合理的利潤,顧學鋒剛剛推掉了一個100多萬美元的訂單,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覺得可惜,畢竟在剛剛結束的廣交會上,他們自己設計的一些款式的T恤受到了來自美國、意大利、以色列采購商的青睞,當場訂貨額就達到50萬美元,而且利潤率可以達到15%~20%。
顧學鋒相信自己的實力,他遇到的教訓讓他舍棄了原來只做OEM的經營道路。著手進行設計研發以后,在嚴酷的大環境下,他依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外貿行業風光不再
顧學鋒所在的寧波象山是中國著名的針織之鄉,國內生產的T恤有5%都是這里生產出來的。紡織業是該地區的主營產業,這個區域內有很完整的紡織產品的產業鏈,尤其是針織品配套產業非常完善,當地僅針織廠就有600多家。1997年大學畢業的顧學鋒就進入當地的國營外貿公司,后來下海成立貿易公司,又購買了工廠,形成工貿一體的經營模式。
寧波森語國際貿易公司長期以來主要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采購商提供T恤和抓絨衣。寧波森語國際貿易公司主要是給歐洲國家的大型零售商店直接供貨,例如英國最大的成衣零售商店Primemark就是這家公司很重要的一個采購商。“Primemark的做法就是直接和中國的供貨商聯系,以很低的成本在本國銷售,例如,以兩塊多美元采購的T恤,以2.5英鎊銷售,利潤可以達50%以上,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不低的利潤率,Primemark逐漸打敗其他零售商,成為在歐洲擁有100多家連鎖店,銷售額達20億英鎊的大型零售商。”
然而,隨著去年以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本身利潤就很低的T恤幾乎已經沒有了利潤。好在2007年以來的紡織品出口配額的取消,一件1美元的配額費就不需要了,這給當地的企業增加了一些利潤空間。
面對成本的上升,顧學鋒將T恤的供貨價從1.03英鎊提高到1.18英鎊,為此,有些客戶接受不了這個價格,去找印度的企業了。顧學鋒覺得中國企業的成本已經達到了極致,不漲價就沒辦法生存,這些訂單雖然短期流失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勞動力相對便宜的國家,但是那些地區的成本遲早也會上升。最后綜合比較,中國的紡織品還是最有競爭力的,這些訂單遲早還會回流。
顧學鋒認為中國紡織品企業拼價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要走的是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之路。因此,寧波森語國際貿易公司把目標盯上了土耳其這樣的國家,和土耳其的企業進行競爭。“他們生產的服裝相對比較高檔,具有一定時尚性的商品,因此利潤率相對比較高,而我們未來也要走這樣的路線。”偶然的轉型
顧學鋒發現盡管中國的服裝很便宜,但是很多國外的采購商依然愿意找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供應商拿貨,原因是他們有很多不同款式的現成的服裝,盡管這些服裝要比國內工廠的服裝貴很多,但是采購商依然愿意訂貨。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