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競爭戰略的“六脈神劍”
中國服裝行業已進入非成本競爭階段,品牌競爭日趨白熱化,各服裝品牌都在苦苦尋覓有效的競爭戰略,然而,不同的企業有著適合自己的不同的戰略。
迄今為止,關于企業競爭戰略類型的研究,除了比較權威的邁克爾·波特的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之外,還有正在出現的一些如藍海戰略、用戶一體化戰略和系統一體化戰略等競爭新理論。本文以現有的企業競爭戰略理論,對六個典型的服裝品牌分別進行評述,以期對國內服裝品牌的戰略運作提供借鑒。
ZARA的“快魚吃慢魚”——藍海戰略
ZARA被喻為“時裝行業中的戴爾電腦”、“時裝行業的斯沃琪手表”,被認為是歐洲最具研究價值的品牌。ZARA的競爭戰略可以歸結為藍海戰略。
首先,ZARA的主題句是“買得起的快速時裝”。ZARA公司堅持自己擁有和運營幾乎所有的連鎖店網絡的原則,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自己的工廠和物流體系,以便于“五個手指抓住客戶需求,另外五個手指掌控生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為顧客提供“買得起的快速時裝”。
其次,ZARA“剔除—減少—增加—創造”的坐標格。
最后,ZARA的藍海戰略布局圖。
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競爭的基本邏輯發生了變化,競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企業對市場的預測和對變化中的顧客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在這種競爭態勢下,企業戰略的核心不在于公司的產品、市場結構,而在于行為的反應能力。戰略的目標在于識別和開發難以模仿的組織能力,在顧客眼里,這種組織能力將是一個企業區別于競爭對手的標志。
ZARA通過公司內部業務流程再造,實現了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并使之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了與其他品牌的區隔,進入了藍海。同時,這種快速反應能力將成為未來阻礙競爭對手進入的有力武器。
ZARA的設計師每年大約推出4萬款設計,有1萬款會被采納,其中一些類似于最新的高級女裝設計。ZARA往往采用更為便宜的原料推出幾乎和高級時尚品牌一模一樣的服裝,而價格要低得多。ZARA的FastFashion系統是建立在供應鏈各個部分的信息交換基礎之上的,這包括消費者與店鋪經理、店鋪經理與市場專員和設計師、設計師和成品流水線員工、買手和分銷商、庫房管理者與配送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換,通過IT技術的高效運用,ZARA實現了對市場的快速反應。
此外,“一流的形象、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價格”的定位很好地體現了ZARA的戰略意圖。特別是“一流的形象”——超大的經營面積、與頂級品牌比鄰的黃金商業地段以及高時尚度的貨品,給顧客形成了強烈的心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