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探索產業鏈延伸
上月底,被視為數控機床產業發展“風向標”和“晴雨表”的第五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在北京舉行,一批高精國產高檔數控機床亮相,吸引了不少泉州機械界人士的關注。記者了解到,泉州是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四輪一帶”生產基地,以價格和種類齊全的優勢囊括行業后市場極高的份額,但近年來,由于整個行業面臨新的挑戰,業界正在探討突破瓶頸之路。
行業地位“四輪一帶”生產基地
“四輪一帶”是履帶式行走工程機械的配套部件,包括支重輪、驅動輪、拖帶輪、導向輪和行走履帶等。
上個世紀80年代,泉州鯉城生產的汽車輪胎螺絲等緊固件,以及齒輪、沖壓件、底盤等一系列零配件,暢銷全國各地,產銷量在全國汽配行業中名列前茅,巨大的市場空間讓泉州一大批人開始在全國各地做起了這方面的供銷生意。一位泉州機械配件供銷人員告訴記者:“那時,在全國各地,一不小心就會在同一輛公交車上遇到泉州的同行。”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建設,礦山大量開采,這支供銷大軍中的不少人看到了工程機械配件領域的巨大商機。泉州市泉海機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衛東便是其中的一個。他于1996年在泉州引進工程機械“四輪一帶”的生產鏈,目前其生產的托帶輪、支重輪、導向輪及引導輪銷往東南亞和歐美市場,打響了泉州產區的名號。
作為泉州首批生產“四輪一帶”企業的泉州奇星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錦龍說:“泉州自古以來的經商傳統和豐富的海外人力資源及其所帶來的資金、信息、網絡等諸多優勢,為泉州工程機械產業的誕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泉州機械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推動泉州企業朝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化的塊狀經濟格局。”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泉州工程機械配件領域涌現出奇星、泉海、長江、盛德、江新、恒通等一批實力雄厚的生產廠家,是國內生產履帶式吊車、履帶式裝卸機、挖掘機、推土機“四輪一帶”等底盤易損件的主要生產供應基地。泉州的工程機械配件領域作為一個整體,已經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2004年10月鯉城區被中國重型汽車配件聯合會授予“中國汽車工程機械配件產業基地”。
市場地位全球隱性冠軍
加入WTO后,中國經濟融入國際大循環,為產品出口打開了便利之門。工程機械配件產品出口要比工程機械整機產品出口難度小一些,配件產品只要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質量過硬、可靠性強、價格合理,大批出口的難度不大。
在這種形勢下,擁有強大生產力的泉州工程機械產業異軍突起。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的一份調查報告評價說,憑借企業敏銳的嗅覺和僑鄉獨有的資源,泉州這一行業成為全球工程機械后市場的隱性冠軍,并已經走出國門,壟斷東南亞市場,遠銷歐洲、北美。
后市場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汽車公司提出,原意是指:1美元的汽車被銷售,就會產生8美元的相關服務市場,包括汽車的配件供應、汽車改裝、維修保養、精品美容和車載電器等。簡言之,后市場是指產品銷售后,圍繞著產品使用過程的各種服務需求所帶來的市場空間。
分管企業的鯉城區常泰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副主任易文騰指出:“在業界,泉州的‘四輪一帶’在全球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僅常泰街道辦事處,就有65家生產‘四輪一帶’的企業,形成鑄造、鍛造、機加工、熱處理等完整的產業鏈,擁有奇星、泉海、長江、盛德江新等知名企業。”他認為,泉州是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四輪一帶”生產基地,以價格和種類齊全的優勢囊括整個行業后市場近80%%的份額。
一位專家分析,挖掘整機銷售一直是中國工程機械代理商的主要盈利模式,隨著整機銷售利潤越來越少,代理商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趨勢。近年來,用戶對維修服務、配件供應、租賃及二手設備等后市場服務的需求日漸強烈,使很多代理商開始聚焦于服務,并努力向“服務運營商”轉變。
調查顯示,工程機械整機銷售在代理商整體銷售額中所占比重相對過大,有59%的代理商整機銷售額所占比重超過70%,依靠銷售服務創造利潤的工程機械代理商還是少數。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說法,后市場所產生的利潤與相對的前市場比較,比例大約是7∶3。在美國,后市場服務業被譽為“黃金產業”;在歐洲,后市場也是制造產業獲利的主要來源。
面臨挑戰成本增加產品趨同
“四輪一帶”是鋼材消耗的大戶,作為全球重要的工程機械配件制造基地,泉州出口這類產品主要是以物美價廉著稱,但近來國內鋼材價格大幅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一優勢。同時,石油價格高企、土地資源供應趨緊、材料價格上揚、美元貶值,以及可預期的CPI高位運行等,均對機械行業的生產、經營、出口創匯等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