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政策對鋼材市場影響分析
- 一、現階段中國宏觀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出口加工型產業發展過快,出口依存度太高。“兩頭在外”,大量進口初級產品,加工成各種商品后向境外出口,是現階段中國工業生產的重要特點之一,也因此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謂。據測算,2007年中國加工貿易占全國外貿的比重超過40%。其中三資企業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60%左右。據統計,今年1季度中國通過加工貿易獲取的貿易順差為642億美元,高出同期整體貿易順差227億美元,成為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
中國出口加工型特點,在鋼鐵產業領域中,就表現為大量進口鐵礦石、廢鋼等原材料進行冶煉,加工成材后向境外出口(包括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兩個方面)。
2.耗能產業增長過快,產業結構失衡。一般性加工工業,尤其是鋼鐵等金屬冶煉加工業的過快發展,導致和加劇了上、下游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性,即鋼鐵產能與能源、動力、原料、物流發展的明顯不協調,鋼鐵產能過剩與礦石、焦炭、燃油、電力和運輸供給不足同時并存,2008年1季度部分地區甚至一度出現柴油缺貨情況。
由此派生出三大問題:
一是國內環境污染嚴重,經濟增長難以持續。在世界產業結構調整中,中國為出口迅速膨脹國內鋼鐵等重化工業產品產量,雖然賺取了微薄的加工費,但更多的錢卻被跨國公司拿走了,并且還支付出了更大的環境污染成本,不僅經濟上很不劃算,而且破壞了可持續發展。
二是“兩頭在外”比重過高,明顯受制于人。中國許多工業產品,如鋼材、有色金屬、新聞紙、服裝、食品、耐用消費品等,所使用的原材料的很大部分需要依賴進口,比如鐵礦石進口量占到全國需求量的40%以上(按實際含鐵量計算)。另一方面,中國進口這么多的原材料,其中的很大部分并非自己消費,而是加工成產品后用于出口。按照粗略測算,2007年中國直接和間接出口粗鋼超過1億噸,約占國內粗鋼產量的3成左右。也就是說,200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的一半左右都是為世界其他國家進口的。這也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加工業體系對境外市場的依賴過重。其結果是明顯受制于人。西方國家可以借此進行經濟、甚至政治威脅。
三是貿易順差太大,加劇國內通貨膨脹。中國依靠環境代價、依靠壓低本國工人的工資水平(2007年中國產業工人平均工資僅為美國工人工資的二十分之一),依靠“節衣縮食”(過量儲蓄和過度投資出口型加工業),將所生產的產品大量出口,導致貿易順差過大,外匯儲備過多,不僅導致眾多非議,而且在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導致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并引發了國內資源性產品供應緊張,加劇了的通貨膨脹。因為大量資源被用于出口,因為央行需要投入大量人民幣購買美元,這就導致了流動性過剩。中國的貿易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在很大程度上“為他人做嫁衣裳”。
二、由此而引發的調控政策取向
近年來,人們已經發現并開始重視上述問題,有關部門陸續采取了一些對策,其中與鋼鐵行業相關的內容,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升級換代。作為耗能污染大戶,鋼鐵等金屬冶煉加工行業首當其沖。其中落后的中、小型鋼鐵企業成為治理重點。高附加值的鋼鐵產品生產受到鼓勵。從地區來看,華北,尤其是唐山地區成為整治的重點。
二是減少貿易順差。其實中國追求的是進出口貿易平衡,并不想要過多的貿易順差和過多的外匯儲備。所以2007年中國商務部額度工作目標之一就是減順差。主要措施是增加進口,抑制出口。比如取消或降低進口關稅、下調或取消出口退稅、開征或提高出口關稅等。這個政策在今年開始顯示成效。據統計,1季度全國出口總額30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4%,回落6.4個百分點;進口2645億美元,增長28.6%,加快10.4個百分點。1季度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同比減少49億美元。其中鋼鐵出口量就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多次調整出口關稅,抑制過量出口。減少貿易順差,就需要抑制出口,包括鋼鐵產品出口的過快增長。目前為止,調整鋼鐵出口關稅已達6次。其中長材、熱軋板材等86個稅號產品退稅完全取消,鋼坯征收了20%以上的出口關稅。從2008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尤其是3月份出口量反彈,以及國際市場鋼材價格持續上漲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關稅的調整還有空間。因為現在國際市場鋼材價格還在上漲,中國的鋼鐵出口量還是太多。
四是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為了實現減順差的目標,中國還加快了人民幣自主升值速度。統計數據顯示,自2007年4季度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達到5%。其中今年1季度升值4%左右,按年計算超過15%,創下匯改以來的最快速度。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抑制低檔次鋼鐵產品的過量出口,增加國內供應,減少貿易順差;降低礦產品的進口成本,緩解國內鋼鐵行業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一定程度上對沖美元貶值所導致的匯率損失;減少購匯人民幣的投放數量,抑制流動性的過快增長。預計今后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可能會更大一些。
五是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近些年中國投資增長太快,增長水平多在20%,甚至30%以上,尤其以房地產投資增幅更大,200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0.3%。為此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主要是控制資金和土地這兩道閘門,打擊囤積土地和囤積房屋;提高利息與首付,打擊投機買房,控制投資買房。僅2007年就出臺了三項政策,抑制房地產投機泡沫。其一,是去年下半年二套房貸款限制;其二,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其三,90/70政策。數據顯示,1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房地產投資,都出現了實際投資增長率(剔除投資品價格上漲因素)的顯著回落。
如果今后不發生大的意外,中國上述宏觀調控方向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只是對實施力度進行調整而已。
三、宏觀調控政策對鋼材市場的影響分析
一般而言,上述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及其效應的逐步顯現,將會對中國乃至世界鋼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兩大回落和一大調整。
首先是鋼鐵需求增長勢頭的回落。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以來中國鋼材市場需求回落態勢獲得了進一步確立。構成消費需求的兩大部分:無論是出口需求還是國內需求,都出現了增長水平的顯著放緩,或者是絕對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