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制鞋業整體增長、結構優化
廣東鞋業廠商會的數據顯示,2008年1-4月廣東鞋類出口約3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5%。
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丘小廣表示,當前出現的國際貿易保護、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上漲、土地和能源供應緊張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中國制鞋業的發展,制造成本上升,利潤空間縮小。
丘小廣分析,面對壓力,廣東的制鞋企業既有優勢,也有不足。經過20多年的積累,廣東已成為全球性的鞋類商貿中心與制鞋材料供應中心,產業配套完善,原料采購成本較低,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生產和市場拓展能力;但廣東的制鞋業貼牌多、自主品牌少、產品附加值不高,材料、技術、工藝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現代物流、電子交易發展相對遲緩,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比較缺乏,“用工荒、用電荒”等問題突出。
丘小廣說,不利因素對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影響較大,對幾大制鞋產業集群影響較小;對小廠影響較大,對大廠影響較小,但對廣東制鞋業總體影響不大,整體呈現增長和結構優化態勢。生產管理落后的企業將難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而退出制鞋業,善于配置資源、注重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將得到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