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人民幣破7危局
2008年4月10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6.9920,首度跌破7.0心理大關。盡管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下這一結果并不特別意外,但對以紡織、服裝、玩具、電子、家具、制鞋等行業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優勢產業無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如何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出口退稅降低的情況下,引領企業渡過“嚴冬”,對于外貿型企業CFO來說正面臨大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日前在魯、蘇、浙、粵、冀、閩六省的調研結果顯示:2/3的企業利潤率只有0.62%,其他1/3企業盡管利潤占據了整個行業的80%,但是毛利潤率也僅在6%~10%之間。有關研究數據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的利潤總額將下降2%~6%,出口增長速度總體放慢0.3~0.4個百分點。事實上,由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已經在近期的相關數據中得以顯現,許多企業正在失去對出口貿易的興趣。
盡管長遠來看,產品及產業策略上的轉型勢在必行,但國內許多外向型制造企業都認為產業升級,或者迅速將生產基地轉向越南等東南亞鄰國,實際上在短期內是一種難以實現的奢望,本來利潤空間已經很薄的企業CFO只能在計劃長遠的同時,尋找能解“近渴”的錦囊。
外匯操作
自人民幣匯改以來,內地企業就開始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環境,匯率的升跌開始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虧。企業如何有效規避匯率風險正成為一種全新的生存技能,也對內地的企業經營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
根據匯豐預測,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幅將達到約7%,這對于一個出口額達到數千萬美元規模的企業而言,將意味著不小的匯兌風險。因此,通過外匯操作規避風險是幾乎所有被訪者都提到的。
實際上,在近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不少外貿企業在結算方式上,一直設法采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結算,比如幣值相對穩定的歐元。事實上,今年一季度,人民幣的綜合匯率卻是不升反跌的,這就意味著歐元、日元對人民幣仍未“縮水”。鞋業龍頭企業——奧康甚至正嘗試用人民幣來結算一些訂單:“強勢的企業應該可以做到的,但一般企業會感到壓力很大。”奧康集團CFO余雄平表示。
“CFO要與營銷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德勤中國科技(行情,資訊,評論)、傳媒及電信業主管合伙人顏漏有表示,首先CFO必須根據企業營銷情況制訂財務方案,“了解還有多少調價的空間,并對人民幣匯率趨勢進行合理的預期和判斷,以參與訂單價格的制訂,并且在簽訂有關匯率風險的條款時考慮如何轉移壓力。”
此外,提高出口預收款比例也是許多外貿企業采取的措施。“業務可盡量采用即期結算方式,如即期信用證方式(L/C)或付款交單方式(D/P),盡快進行結匯。如果采用電匯方式(T/T)結算,應盡量提高預收款比例;而進口業務應盡量采用遠期結算方式。”“而爭取資金的借、用、還,使用同種貨幣是一種現實有效的方法。”余雄平建議道。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