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6帳篷企業4000縫紉機徹夜不停
今日揚州網消息:一場為災區人民趕制帳篷的戰役,從5月22日起,在揚州6家帳篷生產企業打響。記者“駐點”帳篷生產企業,24小時關注他們的生產情況。
籌資、進貨、縫制、裝箱、搬運……6家企業為了不辜負胡錦濤總書記的重托,近4000臺縫紉機徹夜不停,開足馬力為災區人民生產救災帳篷。記者走進這些企業,眼前的一幕幕深深觸動我們的每一根神經。
地點:揚州康樂機械有限公司
每天加班4小時,沒人叫苦
“對不起,我正在車間忙著,晚飯還沒來得及吃呢,等一會吧。”昨晚9:20,揚州康樂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必勝接受記者采訪時,帶著些許歉意。
“救災如救火,我們一刻不敢怠慢,所有員工連軸轉,24小時歇人不歇機,我一天就睡了三四個小時,其余時間全在車間幫忙,我們全家人都撲上來了。”等了半小時,孫必勝利用吃飯的間隙告訴記者。
該公司主要生產帳篷鋼架,共有員工600名,正常一班8小時,滿負荷運作每天能生產800臺套帳篷鋼架。為了盡早援助災區,他們特事特辦,每個員工每天工作12小時,這樣每天可以多生產200多臺套。
“以前讓工人加班一兩個小時,有的人可能還不情愿,別說連續加班4個小時,但這次他們沒有叫苦叫累,自覺性空前高漲。一位老車間主任說得好,‘我們收入不高,也捐不出太多的錢,既然災區需帳篷,那我們就多出點力,少睡點覺,也算我們為災區作點貢獻吧’。”
“按照民政部門訂貨的價格,這批帳篷我們略有虧損,但無論如何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這可是在救災呀!”結束采訪,孫必勝又回車間去了。
記者正兵
地點:高郵峰源服飾機械有限公司
先完成救災任務,賺錢以后有時間
高郵峰源服飾機械有限公司是去年剛開始生產戶外帳篷的,民政部門開始并不知情。得知災區急需帳篷,公司總經理袁在良主動請纓,為災區人民多生產些帳篷。
“就在一天前,浙江一公司轉來一份高價訂單,每頂價格比民政部門訂價高150元,但是災區的需求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先完成政府交給的任務,賺錢,以后有的是時間,但災區人民現在等不及。”袁在良說話間有些動容。
“現在我們已經開足馬力,工人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100多人一天可生產400頂帳篷。”
“因為帳篷不是我們的主產品,因此備料不是太多。現在后續的各項配套材料正在準備中,一旦配備到位,其他生產線的200多名工人將全部生產帳篷,實現滿負荷生產,我們每天產量就能達到1000頂。”
“我們絕不會給揚州人丟臉,我們絕不會拖揚州人抗震救災的后腿。”袁在良拍著胸脯,音量提高了一倍。 記者 正兵
地點:揚州金泉旅游用品公司
為救災,拒絕400萬美元訂單
前晚9:30,甘泉鎮揚州金泉旅游用品公司,車間內燈火通明,一臺臺高速縫紉機旁,女工正埋頭縫織救災帳篷。記者趕到時,該公司總經理李宏慶先生正在召集中層主管開會。
陳山禮,公司辦公室主任,記者遇到他時,他正往車間里趕。他說,汶川發生地震后,他們已經捐獻了300多頂帳篷、300多床睡袋。21日,民政部正式確認了5萬頂救災帳篷的訂單,6月20日要交貨,目前公司正在組織原材料。
據了解,為了趕制救災帳篷,該公司已開始加班。“市、區主要領導都表態了,如果人力不夠,志愿者、預備役、團員隊伍可以隨時調遣。”李宏慶先生介紹。
由于民政部同時給全國38家帳篷生產企業下了訂單,使上游原材料變得炙手可熱。除了民政部預付款,該公司還從銀行貸了一部分,目前資金沒有問題。
揚州金泉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共有兩處生產廠區,職工2300多人,生產線22條,每天最大生產能力2000頂帳篷。加班后,每天產能提高了2500頂。
“我們正在排計劃,生產的樣品已經封樣,等民政部專家來檢定,符合條件就大規模生產,本月27日后,每天可提供2500頂帳篷,本月30日后,每天可提供帳篷3000頂。”
揚州金泉旅游用品公司生產的帳篷主要出口外銷。據介紹,為了趕制救災帳篷,該公司與已經簽訂合同的客戶協商,延期交貨,并向對方保證,民政部訂單完成后,為他們生產的帳篷將采用空運方式送貨,得到部分客戶理解。就在記者采訪時,該公司剛剛拒絕了一筆400萬美元的訂單。
李宏慶本來計劃26日出國談生意的,但是為了民政部的訂單,改變了行程,“現在,一切為了救災帳篷。” (尚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