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出口優勢缺支撐力 順差代價過高-經營實務
2007年,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貿易順差的高速增長。
1—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19690.9億美元,已超過2006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11036.1億美元,增長26.1%。1—11月累計貿易順差2381.3億美元,同比增長52.2%。
高順差是全球產業轉移和國內產業布局的結果,表明我國具有勞動力資源豐富等競爭優勢,有其必然性;順差也為我國經濟建設積累了寶貴的資金,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但是,高順差也帶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我國順差的積累過多依靠來料加工和資源性產品出口,依靠低價格在國際市場參與競爭,缺乏長期支撐力;貿易順差的形成,在一些地方是以犧牲資源、環境和損害勞動者利益為代價的。
貿易順差是全球產業轉移的結果,也與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強等因素相關
從廣東東莞市中心出發,向西北,約20分鐘后,就到了高步鎮。裕元工業集團東莞制造工廠就設在這里。
這是一家擁有74條生產線的臺商獨資制鞋企業:來自廣東、江西、湖南等地的6.5萬名職工,每年將4000多萬雙貼著“NIKE(耐克)”商標的運動鞋送到世界各地,同時留下了近10億港元的加工費。“在占地1500畝的廠區內,建有足球場﹑圖書館﹑幼兒園、商場﹑餐館﹑郵局、夜校……6.5萬名職工不出工廠,就能滿足生活的全部需求。”工廠業務部經理劉滿攀說。
類似于裕元東莞制造工廠這樣的企業在東莞還有很多。“到2007年8月底,全市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前來投資,世界500強企業有46家在這里投資興辦了80個項目。2007年1—9月,全市進出口總值達742億美元。其中出口416億美元,貿易順差90億美元。”東莞市外經局副調研員梁浩琪說,該市已由廣州邊上的普通小城,發展成一座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三的欣欣向榮的城市,被稱為“加工貿易之都”,全市加工貿易企業已達1.5萬家。
東莞的經驗證明,發展出口型經濟,不僅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還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來自廣東、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務工人員,在這里實現了就業,還把積累起來的勞動收入帶回老家,提高了當地生活水平。“目前,全市外來人口的數量已經超過800萬人,是當地人口的5倍。”梁浩琪說。
從國際背景來看,貿易順差是全球產業轉移的結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我國已成為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國。
從國內看,勞動力資源豐富、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強等因素也推動了貿易順差的持續增長。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關稅水平大幅降低,各種進口非關稅措施相繼取消,國外對我國貿易壁壘減少,出口環境明顯改善,為擴大出口、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創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從一定意義上說,順差并非壞事。順差為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增加了國家的外匯儲備,這是提升綜合國力所必需的。順差也證明中國的商品已經被逆差國認可和接受,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優勢。
實際上,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貿易順差的出現不可避免。從國際經驗看,美國、德國、日本發展過程中均出現過大規模的貿易順差,而且持續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