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紡服采購商轉移陣地 印度、越南成新寵
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諸多原因,使得今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對美出口速度放緩。而美國采購商也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印度、越南等國家已成為新寵。
來自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按數量計算,目前我國紡織品在美市場占有率為40.53%,服裝在美市場占有率為34.24%,仍居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美進口我國紡織品、服裝數量同比減少1.68%、7.74%。
與此對比的數據是,截至2008年3月份,印度對美國出口的紡織總規模大約增長10%。同時,越南紡織品協會也表示,今年以來,美國紡織品進口商加快從中國轉向越南采購的步伐,越南紡織品對美國出口猛增。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頭4個月,美國從越南進口的紡織品貿易量同比增長31%。今年1~2月份孟加拉國紡織品對美國出口也增長了7.5%。
“此前由于盧比的突然升值,2007年12月之前的9個月,印度紡織服裝出口商在美國市場一直處于負增長。但無論是在原材料的產量、用工的廉價程度,還是匯率方面,印度現在均更有優勢。因此在今后的幾個月內,我國的間接出口有可能出現倒退現象,給印度等國家留出一大塊美國市場份額。”中國第一紡織網副總編輯馬新征說。
“目前,有近一半的客戶在詢價后決定轉移到成本更低的菲律賓、越南、印度等國家。”常州對外貿易公司人士說。而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華交會上,許多紡織企業都感受到了訂單外移的尷尬,紡織館的外商也比以往少了很多。
“暫時還不清楚有沒有訂單外移的狀況,但今年美國方面的訂單的確比以前少了。今年1月份老產品的美國訂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利潤也比去年降低了7%~8%。”上海飛馬進出口公司有關人士說。目前,飛馬公司有34%的產品出口至美國。
與此同時,對美出口下滑也影響到紡織服裝企業獲取配額的積極性。近日,商務部公布了2008年輸美紡織品第二次協議招標情況。而與今年第一次招標相比,平均中標比例下降7.8%。
第一紡織網分析師陳曉燕表示,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增幅下滑,其他發展中國家搶占美國市場的現象值得關注。以中國生產的植物纖維制褲子為例,這一產品一直以來占據美國市場80%~90%的市場份額。但今年3月份,這一產品僅占美國市場72%的市場份額,出現明顯的下降,而其他國家如印尼、印度、越南等國占美國市場的份額卻出現了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