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不垮東部鞋企西移信心
6月4日,崇州工業區。浙川實業的鞋企基地建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350畝的廠房建設已完成大半,吸引了三四十家沿海鞋企進駐。“地震之后,我們對四川投資仍充滿信心,”浙川實業董事長、溫州商人余榮岳表示,長期看來,成都作為女鞋之都,其無可比擬的集群優勢和成本優勢不會改變。
余榮岳的看法在投資者中頗具代表性。四川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省份,這次災難并沒有改變其對東部企業的吸引力。經濟專家認為,災難之后的政策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將會給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
市場大 產業鏈完善
四川承接鞋業優勢依舊明顯
地震之后,四川是否會因此延緩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步伐或在承接上陷入被動,成為投資者探討的焦點話題之一。“地震只是一個臨時因素,而非長期因素,四川在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優勢仍然明顯。”對于業界的一些擔憂質疑,四川西部鞋都總經理彭軍表示,地震的確給鞋企帶來了一定影響,造成部分企業一個星期左右的停工,訂單的轉移也較同期有所減少。但現在以上企業中80%已經復工。地震對四川承接產業轉移的影響只會局限于很短的時期內,可能使產業轉移計劃暫緩,但不會對當地經濟造成長期的、根本性影響。
據彭軍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四川擁有了完善的產業鏈,在全國各省中只有廣東能與之媲美。四川的制鞋工人數量目前已經達到30多萬,占全國的7%。
相對于江西、湖南、安徽更靠近沿海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的省份,四川最大的優勢莫過于其本身的市場容量及對整個西部市場的有效輻射。許多紡織服裝及制鞋企業到四川建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看中其生產能力,而是為了就地銷售以減少流通成本。譬如雙星集團,其鞋服產業一半的收入都是來自其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市場的銷售貢獻。“對于我們來說,投資西部的信心沒有任何動搖,”廣州新濠畔鞋材的劉總表示,他們去年決定在川投資2億開設分廠,目前正在前期建設階段,預計明年將建成投產。
震后或迎來政策優惠
重建帶來新機遇
“我們6月2日剛送走一批前來考察的臺灣鞋企,3日又與一家沿海企業簽下了合作訂單。”正大力承接東部鞋業梯度轉移的崇州工業區招商局二科科長李窈告訴記者,園區企業在地震中沒有受到破壞。投資企業并沒有對投資前景產生懷疑,相反,還有大量的企業在震后前來考察。5·12之后,該工業區已陸續與六七家東部沿海企業簽約。“四川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前景非常值得看好,”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楊繼瑞表示:四川地區具備眾多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如成都是我國著名的女鞋生產基地,及充足的原材料及價格相對較低勞動力供應等。同時,根據以往經驗,大災之后必有大建,投資力度和市場廣度都會有所發展。重建地區的政策往往都立足于迅速恢復當地經濟發展,可能出臺更加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包括稅收等方面,而這,將進一步拉升服企產業西移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適合于災區受災群眾勞動力安置,如果得到大力發展,必定給投資方和災區群眾帶來雙贏。”楊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