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產業鏈助推紹興市工業轉型升級
新華網浙江頻道5月30日電記者昨日從市發改委獲悉,在剛剛公布的“浙江省發展循環經濟先進市”名單上,紹興市名列其中,同時上榜的還有寧波市和湖州市。業內人士評價,紹興在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一邊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一邊探索資源的永續利用,走出了一條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型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隨著新型工業化的推進,為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鼓勵企業實施循環經濟項目,開展節能減排。同時,紹興在全省開了兩大先河:率先征收超能耗資金,率先對年綜合能耗1000噸標煤或年用電250萬千瓦時以上的新建項目,設立“能評”前置關卡。
“企業小循環、產業大循環”。在印染、醫藥、化工、熱電等行業,我市積極培育8個循環經濟產業鏈,兆山建材等21家企業先后實施了22只節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取得了顯著效益。據統計,目前我市拆除了45座水泥機立窯,先后淘汰或外遷落后印染生產能力18億米、紡絲20多萬噸。紹興縣通過開展“染整革命”,印染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為提高;諸暨市重點整治水泥和熱電行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變廢為寶成為許多企業的自覺行動。在平銅集團新投產的車間內,加氣混凝土砌塊引起了客商的注意,“這種磚看著個頭大,但丟在水里可以浮起來,你用手掂一掂,它的重量只有水泥磚的四分之一。用它造出來的房子,實用面積增加5%,空調電耗下降30~50%。”而這種新型建材,竟是用平銅最大廢棄物尾砂制成的。到目前為止,我市已有資源綜合利用企業30家,其中利用垃圾發電3家,利用余熱發電2家,利用廢棄資源生產水泥的企業17家,節約了大量能源。
清潔生產是推進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目前全市已有189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32家企業被命名為省綠色企業。據對45家省級清潔生產試點企業進行的調查,這些企業已實施清潔生產方案1219項,總投資1.56億元,年節電7988.6萬千瓦時,節水1128.26萬噸,節煤5.8萬噸,節汽15.07萬噸,削減化學耗氧量5847.6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30.53噸,削減(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38,340噸,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達1.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