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 外貿服裝店難“淘”精品貨
“老板,怎么還不進新貨呀!”昨天,在西南河附近的一家外貿服裝店里,一位穿著時尚的女孩撅著嘴扒拉著橫桿上的衣服。“沒辦法,好幾個月拿不到新貨!”40多歲的男老板一臉的愁容,“今年,服裝貼牌加工企業庫存少了,我們外貿店也生存困難了。”
港城女孩們都有一個共同愛好———到外貿店里淘正牌貨。煙臺的外貿店很多,三站、南洪街、華茂街,以及居民區、大學的胡同里比比皆是,面料以棉、麻、絲、牛仔為主,主要吸引人的是價格便宜,款式新穎,只此一件的幾率較大。
一家店主介紹說,煙臺的外貿服裝大多是本地服裝加工廠接到韓、日、歐、美等地訂單,進行原料加工的服裝。外貿服裝的面料大多是外國運來的,棉質、印染、服裝裁剪和設計都是非常上檔次的。外貿服裝分為原單、跟單和部分甩單。原單一般都是超出合同數量生產的,跟單就是商家覺得銷量不錯,再補的貨,再有就是部分殘次品。
提起貨質量不高的原因,店主說,主要是貨難拿了。“以前我們拿到的貨,都是國外來料加工的,比如他們要80件,而加工商加工出來100件,這剩下的20件就內銷了。在以前各加工商拿到大量的訂單,所以剩的尾貨比較多,便宜的十塊、幾十塊錢就給我們了。現在不行,訂的數量少,沒有庫存,我們拿到精品貨源的可能性就小了。”
“這兩年做外貿,錢越來越難掙了。”記者采訪了一家外貿出口商陳經理,他說:“勞動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新勞動法實施,使企業的運作成本已經越來越高。而且,人民幣升值也使企業面臨的結匯風險越來越大,有些訂單不僅白干還倒虧。”
“現在的訂單是數量少了花樣多了,沒有那么大的量,也會影響外貿店的生意。”陳經理介紹說。看來,喜歡淘貨的女孩們要郁悶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