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回調是歷史倒退
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的調整已經成了近期的熱門話題,有支持下調的,有支持回調的,還有提出維持現狀的,從目前來看,支持回調的似乎占了多數。近期有消息稱,業界呼吁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回調的提案已經上交至國務院,現正待批復。方案建議將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回調至2006年、2007年兩輪退稅大調整之前的水平,即13%。另有消息說,紡織和服裝回調的幅度預計不同,為2%-4%,其中,紡織將從11%回調至13%,而服裝將從11%回調至15%。這篇文章來源于紡織資源,請各位網友直接在瀏覽器中直接輸入紡織資源查看。
業內專家認為,產業升級是中長期的目標,國家應給企業調整和升級一定的緩沖時間,幫助企業度過生存難關。出口退稅回調對出口型企業的利好是直接而迅速的,通過獲得出口退稅來實現企業的盈利預期。
對此紡織資源有不同看法,紡織資源認為,出口退稅的出臺本意是為了鼓勵出口,調動企業出口的積極性,但是在到了一定的階段,這種刺激性政策的必要性就值得考慮,因為市場需求不會無限擴大,出口退稅的出臺使我國的外貿出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都是數量和金額的變化,并沒有引起量變產生的質變,單價沒有根本性提高,國際知名的品牌也寥寥無幾。
2008年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524.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5.42%。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202.29億美元,同比增幅為26.62%;服裝累計出口額為315.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68%。單價同比大部分品種均有一定增幅,但是考慮到同期內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在8%,單價增幅超過同期貨幣升值幅度的僅有針織服裝,面料、制成品及紗線的單價增幅均在8%以下,現有的以原料為主的紡織品價格升值空間不大,說明需要調整出口結構,加大服裝的出口,上游制品也需提高附加值以獲得較高的議價權。
現在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時期,單純數量的增長意義不大。紡織資源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單價上升導致部分國際訂單轉移到周邊國家,我國紡織業面臨的形勢嚴峻,如何和這些勞動力成本更具優勢的周邊國家拉開層次,而不是還在數量的增長上絞盡腦汁才是我國紡企首要考慮的課題。
如果因為現在政策調整,部分企業出現了困難,就要上調出口退稅,這無疑是歷史的倒退,原因如下:
1、出口退稅回調保護了目前一大部分盈利水平低下的企業,讓這部分紡企得到喘息機會,但從長遠來說,這是保護落后、打擊先進,對于部分銳意進取的企業積極性造成了較大挫傷,這也會使前兩年就開始的調整努力有付之東流的危險;
2、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大打折扣,反復性增加,政策的搖擺不定,也使部分不思進取的企業停留在“等、靠、要”的層次;
3、行業升級和調整缺少一個清晰的時間起點。從2006年開始的下調本已拉開調整的序幕,2007年進一步確立了出口要質量不要數量,這本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升級時間的緩沖性已經體現,卻因為這次保守和落后帶來的壓力重回老路,只能說是行業的倒退。
因此從紡織行業升級的長遠考慮,紡織資源認為,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不但不能回調,甚至有必要下調,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可以維持現狀暫不下調,逐漸淘汰一部分落后企業,以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不能因為部分企業的困難就想重回老路,那是落后保守的表現,希望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中不能僅從保護部分企業利益出發,而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競爭法則,沒有必要也不能再試圖通過行政指令來干涉行業的前進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