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身后:拷問互保式產業集群
浙江各級政府決意出手“營救”負債總額在10億元以上的飛躍集團CFP 圖
如同淫雨霏霏的梅雨天,“民營大市”浙江臺州的民企正面臨風雨飄搖之境。
險境肇始于資金鏈危機,其典型是臺州的標桿性民企——飛躍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飛躍”)。5月底,該公司突然被曝“資金鏈斷裂”:因欠下巨額貸款,民間借貸本利之和也達上億元,銀根緊縮之下,飛躍再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加之債權人逼債,頓時陷入困境,其創立者兼掌門人邱繼寶已向政府提出破產申請。
此外,早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權威材料顯示,僅今年一季度,臺州就發生涉及銀行融資的企業關停或企業主逃匿事件28起,危及銀行債權2.18億元。
目前,浙江各級政府已決意出手援助飛躍,但臺州絕大多數民企仍不得不繼續經受資金鏈緊繃的煎熬。
“臺州企業面臨著歷史上或者說十幾年來最困難的形勢。”在當地銀行業一次有關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工作會議上,該市市經委主任張銳敏坦言。
飛躍的債務迷局
“飛躍‘日子難過’早有耳聞,去年就聽說它有段時間連電費都付不出,但欠了這么多的債,還是讓我很吃驚。”6月11日,臺州某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對早報記者說。由于一家顧問企業與飛躍有資金往來,他近期格外關注后者的動態。
位于臺州椒江區的飛躍及其當家人邱繼寶在當地乃至浙江均屬“明星級”。創立于1980年代的飛躍是我國縫紉機業龍頭企業,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業出口量、出口創匯首位。曾被朱镕基譽為“國寶”的邱繼寶先后當選中共十六大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并任浙江省工商聯副會長。在2007年“胡潤百富榜”上,邱以25億元身家居第328位。
這位明星企業家的負債至今仍是一個謎。民間的說法稱,飛躍總負債近40億元。各個據稱來自“可靠渠道”的消息亦表述不一,一說保守估計其負債總額30多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約16億元;一說總體負債率約80%,若以其24億元資產規模計接近20億;新華社6月5日的報道則透露,至5月底,飛躍的銀行貸款為8.9億元,另有幾千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
據早報記者調查,飛躍的負債總額至少在10億元以上。
早報記者獲得的一份獨家資料顯示,到6月,飛躍集團在銀行的貸款余額3.3278億元,共涉及17筆,多數在1000萬元以下,其中最大一筆2億元,最小一筆僅123萬元。
上述資料還顯示,飛躍集團至2006年底的總資產為24.64億元,總負債10.9億元,總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2.31億元、應收賬款4.06億元、固定資產6.59億元;總負債包括短期借款5.71億元、應付賬款0.97億元、長期負債3.45億元。
但這不是其財務狀況的全部。“飛躍集團只是家庭企業色彩濃厚、股權結構復雜的‘飛躍系’的核心企業,考察其負債不應僅限于此。”杭州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由于2007年底的審計報表尚未出來,綜合各種情況看,飛躍的實際負債肯定遠大于浮現出的10多億。
除了巨額貸款,邱繼寶還向民間大量融資,數額上億。雖然邱對此一直避而不談,但已有端倪顯現。
早報記者獲悉,6月中旬,總部位于臺州的一家國有背景的投資管理公司已把飛躍告上法院,起因正是借貸糾紛。飛躍一度欠該公司約5000萬元,在當地政府協調下,雙方曾私下達成協議,免去飛躍1000萬元利息,余下款項分期支付,但在支付首期后飛躍便無力再付。追債訴訟由此產生。
有消息稱,這是目前當地法院受理的民間債權人起訴飛躍“第一案”。
壓垮飛躍的稻草
飛躍的巨額債務是怎樣形成的?什么是導致其資金鏈斷裂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就是太相信規模經濟、園區建設、先進裝備、新型工業化、國際化萬歲、出口萬歲。”邱繼寶曾這樣對媒體總結對此次危機的反思,“這些東西投入巨大,等產出的時候,就覺得費用這么大。”
臺州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將飛躍集團的問題歸結為“近年在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國際化等方面投入過大、戰線過長,部分產品產銷急劇下降,再加上緊縮的貨幣政策給企業資金鏈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兩個“異曲同工”的說法,確實可以找到足夠佐證。在飛躍公司網站上,“飛躍集團”的構成除了飛躍股份有限公司、飛躍進出口有限公司等近10家以邱繼寶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和22家國內銷售公司,還包括18家海外分公司——由于邱一直強調“人才本土化”,海外分公司的人力成本大幅提升。
臺州市外經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飛躍出口總額1848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300萬美元下跌44%,僅相當于2007年全年出口的1/5。而一直以來,出口業務在飛躍的收入中占八成以上。
不過,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多位熟悉飛躍的當地人士認為,該公司的問題出自內部,“主要是管理問題”。
飛躍是典型的家庭企業。以核心企業飛躍集團為例:早報記者查閱到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公司注冊資本2.58億元,法定代表人邱繼寶擁有93%股權,其妻阮云蘭擁有7%股權。目前,邱繼寶有不少親戚在集團任高管;在機械、電子、紡織產業,邱繼寶的親友也分別擁有眾多公司;飛躍的配套也有很大部分由其親戚提供。“這就很難管理,最終表現為內控不嚴、成本不斷上升。”臺州一家縫紉機企業負責人說。
內控不嚴導致成本上升的表現之一是“損公肥私”。這位負責人向早報記者隱晦地表示,飛躍“待遇”之高是當地的“美談”,有很多銷售員愿跳槽到飛躍,一方面是因為待遇確實比其他公司好,另一方面,銷售員自身也有“賺錢”空間。
“業務員只有提升業績,待遇才能得到提高,但飛躍集團很多地方的銷售實在不很理想,業務員或區域經理卻可以撈到不少好處,這個漏洞是很大的。”
另一位知情人士則向早報記者表示,飛躍負債如此之高,與其擴張太快、太猛有關,“擴張太快也是內控不嚴導致的”。房地產市場火爆時,邱繼寶在天津、山東都有投資,但在別人“大把賺錢”的同時,飛躍幾乎沒有太大收獲,卻給公司造成了不少資金壓力。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