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抓管理 降成本 增效益
——來自飛躍自動化加工制造車間的報道
車間是制造企業的中心,車間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產品質量、成本、交貨期等各項指標的完成。伴隨著微利時代的到來,車間管理在企業中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日前,筆者來到前不久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的自動化加工制造車間,看到“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等標語非常醒目,職工們正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運行數控機床,生產現場井然有序。
車間主任施素清告訴筆者:“我們不僅要以訂單為依據科學安排生產任務,而且還要做好設備維護保養、產品質量把關、降低生產成本、車間現場管理等工作,全力以赴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集團董事長邱繼寶曾專門在自動化加工中心車間召開現場會,要求各個車間全面學習自動化加工制造中心的先進經驗。
自動化加工制造車間的“經驗”就在于其深入開展了“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的建功立業活動,以考核為重點,將各種指標細化量化分到班組,再由班組直接分解到個人。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每一個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指標的分解中,崗位有別,考核各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指標具體,獎懲分明,做到人人身上有責任,個個名下有指標。施素清說,在車間管理中,我們深切地感到觀念更不更新,更新的多與少、快與慢與考核順利與否、管理效果好壞密切相關。為此,車間班子成員在日常工作中引導廣大職工全面提高市場經濟意識,使大家都能積極主動地關心質量、關心成本、關心效益。車間職工曹海建給筆者舉了一個例子,過去,車間消耗的刀具數量比較大,加上都是進口的,因此加工成本較高。由于各個班組在質量考核的基礎上進行了成本考核,為此,大家一方面想盡千方百計改進工藝,提高刀具使命壽命;另一方面通過自制刀具替代進口,既保證了加工質量,又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指標細化了,管理必須跟上。我們將管理深入到每一個環節。”施素清說。車間隨時對指標的完成過程進行跟蹤了解,經過認真細致的分析總結,表揚做得好的,鼓勵有差距的。用具體的數據指導職工加強責任心,精心操作,以小指標保大指標,最終完成指標任務,形成了車間向班組及個人要各項指標,班組及個人向車間要服務的工作格局。凡有“卡殼”的地方,由車間負責解決,特別是對設備做好保養維護工作,針對上一個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解決,從不讓問題睡覺。
經了解,在考核的實施過程中,自動化加工制造車間不是一法在手,就一成不變。雖然要考核并且要嚴要細,一竿子插到底,是“定法”,但隨著工藝的變化、設備的更新、管理的加強,他們不失時機的對有關指標作了靈活的調整,使考核在變化和發展中完善。這是考核中靈活性的把握,是“無定法”。
正是這“定法”和“無定法”相結合的考核機制,促使車間廣大職工立足各自崗位,學理論、練技能,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熱潮。生產科科長張德法說,自動化加工制造車間能緊密配合公司的中心工作,一天三班絕不尋找任何理由,絕不影響生產計劃,絕不降低加工質量,在精加工環節為保質保量完成當前的國內外訂單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