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裝備制造業:期待厚積薄發
焊花飛濺,機器轟鳴。連日來,在滬寧鋼機、精密鋼管、共昌軋輥等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到處可以看到鬧猛的生產景象。去年,全市124家規模以上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00.9億元,利稅10.37億元,分別占全市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經濟總量的8.37%和11.2%。
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關聯度高、需求彈性大、對經濟增長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強,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市把加快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促使機械裝備制造業的集聚度迅速提高,18家年銷售規模超億元的企業形成了鮮明的板塊特色。
產業集群,行業發展的方向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改裝車生產廠之一———一汽錫柴汽車廠有著驚人的帶動作用。目前,華東地區有1000家企業為其生產零配件,形成了以一汽錫柴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宜興就是要全力打造出類似的、以核心企業為龍頭的優勢產業集群。”市經貿局有關負責人如此介紹說。
從相關企業的發展現狀看,我市已具備了加快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基礎和條件。當前需要著力解決的是機械裝備制造行業產業集聚度不高、布局分散,企業間、行業間協作配套能力差等問題,需要重點推進的是行業集群的培育力度。而我市加速機械裝備制造業向集群化方向發展的重要形式就是培育特色產業區,加快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我市在建的天乾科技工業園就是由規模強企天乾(無錫)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業研發、生產基地。建成后,天乾科技工業園將成為我市船用、電站和冶金設備生產特色產業區的“心臟”。有了“心臟”的帶動,各個“器官”才能協調運作起來,從而才能在特色產業區中形成由生鐵冶煉、大型鑄件到成套機械的完整產業鏈,達到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目的。
戰略合作,做大做強的路徑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機械裝備制造業仍面臨著企業規模總體偏小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技術創新能力偏弱束縛了企業做大做強。如何破解這一制約?江蘇銀環精密鋼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已經邁出了成功的步伐。
創辦于1992年的江蘇銀環精密鋼管股份有限公司,當年的年銷售收入只有400多萬元。然而到2007年,企業的銷售收入已達9.8億元,15年增長了200多倍。特別是“十五”以來,企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銷售收入連續5年實現翻番,利稅連續3年實現翻番。銀環騰飛的秘密在于公司借鑒企業技術創新的國際經驗,緊緊跟蹤技術發展的國際潮流,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產業技術聯盟,先后與燕山石化、東方鍋爐、寶鋼形成聯盟,這三次聯盟推動企業實現了三次跨越———第一次跨越使銀環的產品首次站上了國家冶金產品最高獎的領獎臺,第二次跨越使銀環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第三次跨越則把銀環的產品推向了世界最前沿。以產業技術聯盟推動自主知識品牌創新,銀環的這一戰略合作之路,給我市眾多中小機械裝備制造業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的手段
“技術領先半步,市場將翻幾番。”這是無錫市長嶸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文新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長嶸塑機是我市一家有30年注塑機生產經驗的老企業,最近,企業引進日本先進技術對傳統注塑機進行改良,生產出了新一代更高性能、更高精密度的注塑機。這一產品年初投產后,立即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今年前5月,該企業的銷售收入又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引進先進技術,自主消化吸收,實現技術再創新,這是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市機械裝備制造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市正積極鼓勵企業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通過“一引二仿三創”,加快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實現技術進步。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10年將是中國機械行業發展的最佳時期。作為我市起步較早的產業,機械裝備制造業如能抓住機遇,必能如朝日般噴薄而出,實現前所未有的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