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業面臨轉型困局
除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外,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以及勞動力成本等因素,也讓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叫苦不迭。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各種成本都在上漲,唯獨產品出口價格卻沒有明顯上漲。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家具和玩具行業由于競爭比較激烈,廠家很難一下將產品價格提高到與成本上漲同步。“主要是因為定價權不在我們手里,貼牌產品更加沒有價格競爭優勢。”一位紡織企業外貿經理無奈地說。
在家具制造業,一直有著“中國家具看廣東,廣東家具看東莞”之說。但今年以來,東莞家具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家具出口額在開年之初就出現了下降。據黃埔海關統計,今年1~2月,東莞市出口家具及其零件價值4.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1%,而去年同期增長率為47.1%,去年全年增長率為15.5%。
“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企業的經營越來越艱難,一些同行因為不堪承受成本壓力已經倒閉或轉行,我很慶幸自己的企業還能活下來。”上述木器企業老板說。
類似狀況在一些玩具企業里也十分明顯。中國玩具之都———汕頭澄海的一位老板告訴記者,往年公司此時已經開始籌備西方圣誕節的產品訂單,今年由于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以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玩具安全標準不斷提高,他們已經開始集中精力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玩具新產品,并準備積極擴大國內市場。
深圳關外一家制鞋廠原來產品主要銷往意大利等國,但隨著皮革等生產原料持續漲價而出口價格提不上去,他們干脆壓縮了出口量,轉而主攻國內市場。“國內市場的專賣店正在籌備當中,我們也看好國內市場的潛力。”公司市場拓展人員張超介紹說。
吳浩亮表示,中小企業以往的運作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將使得企業人力成本上升10%至15%左右;政府加強環保監管使不少企業的污水處理成本翻了一番;能源、水以及化纖等原材料漲價,也讓紡企壓力倍增。
“佛山共有6000多家紡織企業,中小企業占了大多數,如果尋找不到新的突圍之路,最終只能被淘汰出局。”佛山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浩亮表示,諸如提價、放棄美元議價、調整市場等策略都非中小企業能采用的,如今珠三角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