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鞋睡獅復蘇?
“我們明確反對歐盟實施反傾銷制裁,中國生產的鞋和意大利鞋不在同一產品線上,這種制裁不僅損害了歐洲消費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意大利制鞋工業重新調整市場定位。”意大利鞋業制造商協會副主席弗蘭克路巴里尼表示。
2008年5月下旬,本報記者對意大利排名前三位的制鞋大區—馬爾凱(Marche)、托斯卡納(Toscana)和威尼托(Veneto)進行實地采訪。這也是意大利對外貿易協會(ICE)和意大利鞋業制造商協會(ANCI)首次聯合邀請中國媒體報道意大利鞋的復蘇。
2007年6月弗蘭克路巴里尼新當選為該協會副主席。2008年2月底他們發布最新數據說,2007年前10個月,意大利向中國出口皮鞋共計389,000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
這是在歐盟反傾銷措施執行將近兩年多時間里,中國記者首次到這個亞平尼半島上狹長的鞋都進行現場觀察。
2006年底,這里集中了意大利全國71.1%的制鞋企業和67.1%的行業職工,出口比重占全行業的77%。這里的企業平均每出口10雙鞋,就有7雙銷往歐洲市場。在這個狹長而山丘密布的土地上,遍布著7個制鞋工業區。1995年意大利制鞋工業達到頂峰的時候,這7個工業區集中了8,861家制鞋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24,228人。其中超過80%的企業是雇工人數不足20人的家族企業。
三大區的政府、意大利工業企業聯合會(CONFINDUSTRIA)地方制鞋行業分會、布倫塔(Brenta)河谷鞋業制造商聯合會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在過去兩年中,歐洲鞋制品市場和意大利制鞋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該措施對中國和歐盟以外的鞋類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產生了什么影響,制裁期滿后,歐盟委員會是否會繼續采取后續行動,有哪些新的情況和變化會影響歐盟委員會的決策判斷,都是中國乃至全球制鞋行業極為關注的焦點話題。
“我們定位意大利的制鞋行業,走高檔鞋和中高檔鞋生產路線”,陪同我們考察的意大利鞋業制造商協會市場與推廣部經理塞西利婭路奇普里阿尼表示,這意味著數萬個并非廣為人知的意大利制鞋品牌,在“Made in Italy”的文化包裝和強力推動下,以奢侈和時尚的形象進入以俄羅斯為輻射中心的東歐,以墨西哥為核心的拉美,阿聯酋帶動的中東,以及香港和中國、東南亞等地市場。
意大利鞋復蘇
2007年對意大利制鞋工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持續5年的下滑之后,有止跌回暖的跡象。意大利方面認為這主要歸功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歐盟的反傾銷保護措施,二是意大利制鞋工業為開發新興市場和走高檔鞋路線進行轉型。
來自意大利鞋業制造商協會2008年2月底發布的最新數據說,2007年前10個月,意大利向中國出口皮鞋共計389,000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
這是一個博弈的新起點。從2008年5月下旬開始,本報記者在意大利排名前三位的制鞋大區-馬爾凱(Marche)、托斯卡納(Toscana)和威尼托(Veneto)進行實地采訪。
在這里,聽到的最多的字眼是,2007年意大利制鞋行業出現轉機。
意大利是歐洲鞋制品工業的生產基地。這里的企業平均每出口10雙鞋,就有7雙銷往歐洲市場。在這個狹長而山丘密布的土地上,遍布著7個制鞋工業區。1995年意大利制鞋工業達到頂峰的時候,這7個工業區集中了8,861家制鞋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24,228人。其中超過80%的企業是雇工人數不足20人的家族企業。進入2000年以來,中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制鞋工業以大規模、低成本和勞動密集型為特征快速擴張,致使這種發源于手工業的傳統制鞋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意大利,制鞋行業變成了適者生存的古羅馬競技場,企業在痛苦中掙扎和轉型。2006年起,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和越南生產的進口皮鞋,分別征收高達16.5%和10%的反傾銷稅,這一措施將在今年10月6日到期。
“意大利的中高檔鞋和中國出口來的鞋在選材和做工上差別就太大了,尤其在最重要的鞋底部分的設計和制作工藝上,中國的產品和我們也根本不是一個目標市場。”GB的代理商羅運欽告訴本報記者。
馬爾凱大區的制鞋企業在歐盟以外找到了新的大市場,那就是遠東的俄羅斯。俄羅斯對意大利的中高檔鞋有著極強的消費能力,現在每年的micam鞋展上,有40%的買家均來自俄羅斯,自1996年開始在俄羅斯開始銷售以來,俄羅斯的銷售額已經占到了今天馬爾凱大區總銷量的70%左右。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