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緊縮誤傷企業 預計下半年日子更難過
信貸過度控制可能誤傷宏觀經濟 預計下半年日子更難過
6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份的CPI為7.7%.之前,央行已宣布提高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達到17.5%.這表明,央行認為通脹壓力很大,進一步的貨幣緊縮仍有必要。然而在微觀層面,大多數企業都在抱怨資金緊張,流動性出現困難。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全然不同的感受?一個原因是,連續上調準備金率緩解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局面,但是對信貸緊縮作用不大。如果考慮到PPI的持續上升,信貸規模控制卻會使企業的間接融資規模緊縮,再加上股市不景氣導致的直接融資減少,這將對整個經濟產生“誤傷”。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繼續采取這樣的調控方式,企業最困難的日子將在下半年來臨。
上調存款準備金:只針對流動性
目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17.5%,不過從數據分析來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極大地吸收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但是對銀行的信貸活動影響不大。
今年5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3.1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1761億元。在上繳了1%的存款準備金之后,今年金融機構累計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將達到18978億元。今年前5個月新增貸款21201億元,與今年上繳的存款準備金相加為40179億元,比新增存款少1582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前五個月,銀行有1582億元的資金可用于債券市場投資和金融同業拆借。由于前5個月新增存款巨大,提高存款準備金對于銀行間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緊縮效應比較明顯,并進而影響了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從銀行拆入資金,這也是整個金融市場上流動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之后,商業銀行平均的貸存比也只有65.62%,低于去年年末的67.35%,距離75%的上限還有相當距離,并沒有對銀行的信貸活動產生緊縮效應。
信貸規模控制:降低貸款真實需求
真正對銀行的信貸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的,是信貸規模控制——今年銀行新增貸款不能超過去年的水平——3.6萬億元。
今年前五個月,金融機構的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簡稱企業貸款)增加了17340億元,去年前五個月增加了15458億元。簡單的比較會得出結論:到5月底企業的資金面不應該很緊張,因為貸款規模同比增加了12.2%.但是考慮到今年以來持續上升的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之后,就會發現情況沒有那么樂觀。
前五個月累計,PPI同比上漲7.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6%.購買工業品和原材料、燃料是企業貸款的主要用途。假定企業貸款全部用于購買工業品,如果要滿足去年同期的信貸需求,企業貸款應該不低于16602億元;假定企業貸款全部用于購買原材料和燃料,要滿足去年同期的信貸需求,企業貸款不應少于17097億元。也就是說,假定企業的信貸需求不變,今年前五個月銀行對企業貸款應該在16602億元至17097億元之間,而不是去年同期的15458億元。如果考慮到價格因素,前五個月企業貸款僅僅略高于去年同期企業貸款需求。實際上,企業要保持正常的經營和合理的規模增長的,貸款需求必然會有所增加。
今年前五個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新增21201億元,已經占到了全年貸款限額的59%.未來幾個月企業會感到信貸資金更加緊張。去年,銀行的企業貸款新增2.5萬億元。要滿足企業去年同樣的真實信貸需求,今年的企業貸款必須考慮通脹因素——PPI和原材料、燃料價格的不斷走高。如果今年全年的PPI和原材料、燃料價格漲幅與前五個月相同,要滿足這一需求的話,今年企業貸款應該在26850億-27650億元之間;如果今年企業貸款的規模仍然是2.5萬億元,意味著企業將有1850億-2650億元的信貸需求缺口得不到滿足。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