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行業,如何渡過你的冬季?
前幾天去一個做工業縫紉機的的朋友,他是同行,朋友是個高人去年就開始主動收縮業務,今年根本就沒什么生意。邱先生是在做虧本生意---高進低出。邱先生是在做政治經濟學,以為自已抓到政治就可以抓到市場,誰知道人家根本不認你是什么“寶”現在邱倒了,大家“可能”會好起來,要是飛躍不倒,大家都沒日子過,同行對他好象沒什么好感。
還有同行說“飛躍不倒,天理難容”。話雖難聽,但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縫紉機行業說的簡單點,只是一個把零件裝配在一起的企業,出口的話,收匯時間可能比支付應付賬款的時間短的多,因此雖然虧損,但一般不用擔心現金問題,也算是一種融資方式吧,現在支付不開說明企業已經是非常難過,企業現金抽的已經差不多了。
以前縫紉機市場相當有規律,一輪一輪的發展,但可能這次不一樣了,因為人民幣的升值,而人民市是不得不升值,我們已經是世界的大工場,中國已經不能再承受這種依靠出賣勞動---苦力,與資源換來一大堆美金,而對我們來說卻使我們忍受高價進口貨物,中國已經無法再承受這種不能承受之重。還因為勞動法。
從去年開始,工業縫紉機就生意開始變壞,去年年初,還有最后的輝煌,原因是前幾年生意好,服裝廠把掙到的錢變成廠房現在廠房好了買設備,可去年下半年開始,服裝廠鞋廠開始倒了,市場上很多二手貨出現,在今年都開始沖擊市場,而歷年來年初生意很好,去年底很多企業又做了大量的庫存,結果今年開春發現賣不動了,有的小企業就在觀望,觀望到今年根本沒開工過。庫存要付供應商的貨款,這樣就開始收為現金,開始降價,小企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資金困難的大企業,縫紉機行業是個高負債的行業(這一點只有行內人心知肚明)一旦銷售出問題,那么困難馬上出現,供應商的貨款結算本來就已經比較長了,一旦銷售下來周轉不開,那么就會面臨著付不出貨款,然后問題就會變的嚴重,然后就得拋售,這樣市場本身已經不行,問題就變的越發嚴重。
現在飛躍已經是無可救藥,因為市已經如此,現在正是去年今年停產企業的二手機進入市的時候,縫紉機有個特點是不容易壞。所以只有擴大生產,或技術進步才會有縫紉機的銷售增加。
現在市場是人民幣升值,新勞動法實施,各種成本的提高,退稅的降低,加上現行的貨幣政策。近期好轉的可能性很少,還有單單現有能夠提供市場的庫存,已經足夠好幾年消化。
加上國際市場也處在石油危機引起的通脹下。近期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有邱先生可能太相信自已,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其身邊的智囊團,政府關系好也沒有去拿地做地產等行業,錯過了資產整合優化的時機;也沒有增加研發,減小自已的生產。為了一點應付款,而讓自已處在增加風險地境地。還有,路橋的工業用地相當貴,去年達到70多W元/畝,其他要素也比較貴。
現在邱先生已經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渡過這次危機,縫紉機行業已經很難再讓邱先生做大了,還要做的話只能是如何做強,處置好資產,重新組合,把絕大部分的生產資產進行轉讓,保留部分核心資產,其實縫紉機加工企業只有廠房才是最大的資產,設備不多。但作為地方政府,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他破產,不為別的,只因為前途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