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務預警機制
- 從產品質量事故,我們可以看出,品牌它是全員性的、全程性的一項系統工作。
產品不是銷售出去就完事了,它還需要售后服務,特別是電器類等大件產品,而售后的信任又往往會影響消費者的下次購買;品牌不只是企業品牌管理部門的事,售后人員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
針對產品質量事故,企業是否制定了專項的業務流程?制定了此流程的企業算不上是優秀的企業,“沒有”制定的企業才是——產品質量100%有保障,不需要此項流程。
筆者在此,強調的不是如何制定嚴密的事故處理流程,而是機制。
從“投入—成本”來看,給消費者更換存在質量的產品,更為劃算。道理并不復雜,這一舉動可以增加消費者的忠誠度,假設消費者繼續消費該品牌產品6年,一年一件,那么消費者預計為該品牌貢獻的利潤將幾倍于一次質量事故的更換產品的成本;不退換有質量問題的產品,看是“節省”了眼前的一件成本,但是至少導致一位(全球品牌網)忠誠的消費者不會再消費,并且他還可能影響到若干位消費者。經營品牌是長遠的大事,企業應當有這種大局觀。對于更注重短期利益的經銷商而言,他們不會看得那么遠。這也不能完全責怪經銷商,“產品不是我的,憑什么讓我賠?”。
筆者建議的售后機制在于,這筆費用由企業總部來支付。產品質量鑒定的事宜,可以由當地辦事處或專賣店相關人員確定,明確相關責任之后,企業總部郵寄給“受害”消費者新品;或把款項打到經銷商賬戶,要求其提供同樣產品一件給消費者。最后,事件還需要等到消費者的滿意回復為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