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行情出人意料
從陌生到耳熟能詳,“人民幣匯率”在近年來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名詞。
7月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即將迎來三周年紀念日。盤點近三年的匯改歷程,2008年上半年是人民幣匯率走勢最引人關注、影響因素最復雜、各方精銳觀點紛呈的一段時間。
變速: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加快
“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最快的半年,雖然速度有時放緩,但總體步伐在加快。”中國社科院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說。
從年初的加速升值到三四月份的放緩腳步,再到近期重回快速升值通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出了半年出人意料的幣值“行情”。
按照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統計數據,6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6.861,較去年底已累計升值超過6%,與去年一整年的升值水平相當。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啟動匯改機制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保持著小幅升值態勢,2006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3.3%。
進入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明顯加速,從年初不到100天內,人民幣匯率相繼突破7.2、7.1關口,升值幅度約3%,4月10日一舉突破7的整數關口,進入人民幣匯率“6時代”。此后,升值速度有所放緩并多反復,直到進入6月份。從6月2日開始,人民幣重回快速升值通道。
變化:升值給企業帶來的“得與失”
由于美元在世界上固有的影響力,人民幣對美元的加快升值,對外貿企業經營、產業結構調整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事實上,從去年起,珠三角、山東半島等一些外貿企業,特別是紡織服裝類勞動密集型企業紛紛倒閉,或者轉移外出。這一現象的背后,人民幣升值加快使企業利潤壓縮被認為是其中一大原因。以2005年匯率改革前計算,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超過了20%。
福禍相依,得失相伴。在許多外貿出口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困境”的同時,產業結構升級大潮也在快速展開。“有一家外貿企業不愿意技術升級,生產線還停留在15年前的水平,生產環境極差,贏利就靠廉價的勞動力,這種狀況怎么能繼續持續?”在近期有關部門組織的匯率對產業影響的調研中,一位官員憤慨地表示。
央行調查顯示,匯改之后,沿海外貿企業通過積極促進產品升級換代,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大部分外貿企業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調整能力和承受能力明顯高于預期。
而對出口需求下降帶來的影響,央行金融研究所經濟分析小組認為,總體來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出口不會出現急劇下滑,而短期內出口下降也有利于優化我國出口結構,增強競爭力進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變數:加速升值未來能否持續?
今后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如何?采訪中大多數學者認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總體繼續維持升值態勢,但在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外需下降和國內經濟環境變化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的“加速態勢”在下半年未必持續,人民幣匯率走勢將取決于多個因素的強弱而定。
基于人民幣匯率改革漸進性、穩定性和可控性的原則判斷,彭興韻表示,人民幣匯率不可能持續加速升值下去,而隨著成本的累積效應,出口加速回落的因素會降低持續升值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