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退稅回調已通過 7月中旬或將出臺
期盼已久的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稅率回調政策已經獲得突破性進展。昨日,本報記者從消息靈通人士處得知:最高層決策部門已通過并將“待機出臺”此項政策。
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中下旬將是出臺的好時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也贊同汪的觀點。他告訴記者,從“待機出臺”的含義來看,國家很可能選擇2008年7月份中下旬出臺此項措施,因為二季度乃至上半年的紡織服裝出口數據甚為關鍵,倘若政策真要調整,同樣二季度數據密集出臺的7月份將是政策出臺的時間點。
記者還從相關協會了解到,這次出口退稅回調的政策中,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退稅率回調幅度并不相同。其中紡織品將從11%回調至13%,服裝從11%回調至15%。
業內人士在解釋原因時表示回調幅度將有所區別是由于紡織品與服裝出口增長出現較大差異。今年1-4月紡織品出口增長了25.13%,而服裝出口增長幅度僅為9.33%,其中對美國、中國香港等地服裝出口更是出現負增長。
全行業凈利潤將增加130多億元
回調政策即將出臺的消息得到了很多企業的回應。昨日,致電廣東東莞一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時,他表示也聽說了這個消息。并且告訴記者,“早就盼著這一天趕緊到來,或許回調可以使企業的經營狀況稍微好一些。”
2007年下半年以來,面對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出口受阻等外部環境影響,紡織行業的利潤一天不如一天。今年1-5月,廣東紡織品服裝出口115.1億美元,同比下降15.7%,與去年同期24.6%的增速相比大幅回落40.3個百分點。
行業面臨的危機,引起了決策層的高度關注,由此也催生了相關扶持政策的盡快出臺。聯合證券研究員汪蓉表示:“出口退稅回調利好紡織服裝行業。出口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將因此得到很大緩解。”
汪前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出口型企業而言,出口退稅率回調產生的利好是直接而迅速的。根據他的測算,出口退稅率回調一個百分點,相當于將企業出口總額1%的金額直接增加到企業利潤中去,不僅如此,出口到國外市場的產品數量將會大幅增加,從而有效減緩“外銷轉內銷”對國內市場帶來的競爭壓力。
來自第一紡織網年初的預測顯示:如果退稅及其他扶持政策能出臺,則下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合計約176.39億元。不考慮其他變動因素,在企業實行25%所得稅的情況下,出口退稅調整將讓紡織全行業增加約132.29億元的凈利潤,占2007年紡織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11.4%左右。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化纖行業研究員丁思德表示,除了對出口型的紡織企業形成利好,同時帶動紡織服裝企業回暖,帶動其對化纖產品的采購積極性,主要化纖產品價格可能企穩。
中小紡企受益更多
本輪危機中出口型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最為嚴重,尤以中小企業及生產傳統低附加值產品的企業為最。昨日,專家們都表示,一旦回調政策公布,最受惠的將是中小紡織企業。
大批規模以下中小紡織企業對外依存度高達49.95%左右,這部分企業是紡織行業吸納社會勞動力的主體,規模偏小、影響面廣,受到沖擊大。業內一直呼吁,這部分企業才是最需政策扶持的“弱勢群體”。
汪前進表示,出口依存度越高,出口退稅率上調的影響也越明顯。對中小紡織企業來說,受益要更多一些。據第一紡織網的測算,規模以上企業銷售凈利潤增加0.2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下企業銷售凈利潤要增加0.48個百分點。
雖然出口退稅回調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利好,但是,也有專家表示,出口企業在接單上還需要更加謹慎。因為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并且還將繼續。汪蓉表示,回調出口退稅率更多是一種鼓勵信號,給出口企業一個緩沖的余地。
只是暫時的喘息時機
中國社科院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爭取政策的支持更多是權宜之計而非最終目的,政策調整也只是暫時的喘息時機。
其實,一直以來就有很多專家不贊同這項政策的實施。國金證券研究員張斌介紹,通過上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的措施只能緩解企業暫時的痛苦。雖然行業整合已經談了很多年,但是,現在行業整合一加速,企業一叫苦,政策就改變,只能說“政策的隨意性太強。”
在他看來,雖然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些不利因素集中出現,對企業確實沖擊較大。“但調高出口退稅率是否真能解決企業盈利問題,外商會不會隨之下調報價這些問題都要考慮。”
“政府的補貼肯定不會全部進入企業的腰包。如果真要下調,建議再延后一段時間,看看上半年的統計數據再說話。”張斌表示,此外,還需要嚴密關注歐盟經濟,如果歐盟經濟不好再調整的話,時機和效果都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