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衫設計師何時擺脫“打版師”的尷尬?
核心提示:
現狀:針織服裝設計是近年新興起來的服裝設計的一個分支,目前針織服裝設計師面臨著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并非設計師引導消費者,而是消費者引導設計。客觀地講,國內針織設計師的生存環境并不樂觀,說坎坷也不為過。國內設計領域常說把接收最新的時尚資訊放在首位,但真正能用上的少之又少。一是公司不認可,其次是市場的反應,似乎掙錢的款式未必新穎時尚,設計師的款式卻只能放在樣品室留作紀念。
原因分析:
毛衫設計面臨的是一個時尚與量的挑戰,企業以獲取利潤為最大目標。也許設計師的設計獨特、新穎,但是不一定適合市場。對設計人員來說,堅持自己的風格還是體現大眾化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選擇前者的話只有自己單干,因為沒有人給你提供這樣的舞臺,沒有市場的產品服裝企業是不會冒風險的。選擇后者設計師就是一個打版師,沒有風格與特點,更談不上將靈感與創意運用到設計中了,只不過是一味地打著所謂的設計師的招牌移花接木。
●是做設計還是做模仿?
服裝比較有賣點的設計師們通常是企業里能力較強的“打版師”: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根據市場上的大眾流行款式進行“換湯不換藥”的設計,將V領改成圓領,在肩上貼塊皮之類的,雖然他們中有很多人沒有經過服裝設計專業的系統學習,但是往往能夠設計出一些容易被市場接受、且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毛衫作品。
曾經問過很多做設計的朋友,打版的設計方式令他們很苦惱、無奈,卻又沒有辦法去解決,去改變!費盡心思,苦苦尋來的靈感被老板一票否決,然而只是稍微地在歐洲流行款式上改一點細節,老板卻大加贊賞!各公司的設計者們也正在無意識地培養一種在國外叫做買手的行業。買手的工作就是,看準哪家貨好,買來當樣品,再批量生產,但這叫買手,而不叫設計師,毛衫設計師莫名奇妙地被推到兩難的境地。
有一位同行的話很讓人深思:做毛衫設計無非就是抄襲,集百家之長為我所用,好一點的就是在此基礎上做少許的改變和創新。
●是什么讓設計師如此尷尬?
企業產品追風現象比較嚴重
產品追風,已經成了各服裝公司的一道風景,國內大牌公司追逐國際大牌,中檔公司追逐國內大牌,小公司又追逐中檔公司,然后小公司之間相互追逐銷售好一點的公司,哪個好賣就做哪個,直到做濫!
企業自身沒有創新的勇氣
毛衫企業的自身特點決定品牌化程度低,技術含量低、季節性強、消費市場小、銷售渠道單一決定他不能成就規模化的生產。做品牌對于國內的大多數企業而言,談何容易?對于一個企業來講,贏利是最重要的,做品牌需要一定的探索時期,盈虧沒有定數,很多企業不愿意去冒險,自身沒有突破創新的勇氣,因而只能要求設計師抄,抄到被市場接受的款式,抄到穩賺的款式。
設計的惡性循環
很多專業學校畢業的設計師有很好的設計理念,然而缺乏實際經驗,不懂毛衫,自作自畫,設計出的東西往往脫離了實際性的操作,這也讓工廠老板覺得科班出身的大學生實用性不強。事實上有很多設計師確實眼高手低,不愿從基層做起,去了解這個行業,了解相關的原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學生設計師還不如好的拷樣師傅的說法。如此惡性循環,更不可能有好的設計作品了,最后,設計師迫于現實的壓力,因而也就走上了打版師的道路,這是無奈的做法。
受毛衫本身的特點所影響
羊毛衫作為一種特殊的服裝,在設計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考慮的東西很多,可發揮的卻很少。市場定位、消費群體、流行色、主題、銷售渠道等一系列的東西都得考慮,設計時描繪出的圖案必須抽象又形象,太復雜的東西不一定好看,簡單明朗又能體現獨特風格的設計往往被客戶接受。有時甚至人人都會想到看到的常見的圖案被巧妙的應用在毛衫的某一角落,卻出人意料地被客戶和大眾接受。當這諸多因素都考慮過以后,留給設計師發揮的已經沒有多少余地了。
●如何做一個好的毛衫設計師?
具有扎實的美術功底
扎實的美學功底,不僅包括色彩和圖案設計,除此之外,還有比例之美、材質之美、肌理的創造、空間結構的構建等等,圖案基礎和配色基礎尤為重要。例如使用輔料進行裝飾的時候,圖案的構圖,排列,不同材質的輔料間的色彩搭配甚至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精湛的工藝手法
現在的公司懂工藝的設計師已經很少了,工藝是毛衫中的再設計,只有配合合理精確的工藝才能算得上是好的作品。工藝最好也要懂得,很多時候,一條分隔線的位置稍稍移動一點,工藝計算就能非常省力,生產損耗降低好幾個百分點。一個圖案稍微改動一條線,編織的紗嘴就能少四五個,工價降掉一半。
對時尚、市場良好的把握能力
只有具備敏銳的流行觀察能力,把握最新的元素,才會走在流行的前沿。要有敏銳的時尚嗅覺,一定要知曉各個不同的區域在流行什么。畢竟多數設計師都是做市場的,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是為了贏得更好的市場,因而不同于舞臺服裝和走秀,需要充分的調查了解市場需求,了解客戶群體的流行走向等等,一切影響毛衫設計美觀和市場銷售的因素都應該是毛衫設計師學習與考慮的范疇。
把握好設計和生產成本的關系
設計是一種相對感性的工作,為了達到設計的要求,有些設計師會堅持自己的用料及織造工藝上的要求,然而,毛衫成本的主要構成因素剛好與這二點有較大的關聯,用料的結果會導致成本的大幅度變動,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好看但價格太貴,也難于銷售。廠家考慮需要節約成本,作品就會被扼殺。能夠把握這種關系的設計師會盡量利用一些方法來做到類似的效果,取得兩全其美的效果。
對于各種紗線、原材料都要有所了解
了解原材料的基本特性并加以運用,不同的材料,強度、彈性、色牢度、起毛起球等有各自的基本特性,雖然經過人工整合有的能克服、避免原有的特性,但設計者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盡可能地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并避免材料的一些缺點。
紗線可謂是設計的命根子,紗線的成分、色光感、質感都是必須要把握的,同樣的紗線,同樣的股數和針距,通過不同的組織結構可以呈現出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果設計師精通于此,那么在做針織設計時就能如魚得水。
了解基礎的織造原理
與裁剪衣服相比,毛衫受到諸多的織造、成形尺寸、后處理工藝限制。例如收加針的形狀問題是設計師碰到的較多的問題,毛衫的收加針都呈階梯狀邊,無法像裁剪一樣任意改變。很多設計師都是讀書時接受立裁的教育,因此,很容易把立裁的做法用在毛衫上,這就造成了很多效果在毛衫上無法實現,所以,設計必須懂得一些基礎的織造原理,才能很好地避開這些機器極限問題,并巧加利用。
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在扎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突破常規,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毛衫設計的觀念,創新出既有個性又讓市場認同的作品。
在創新的基礎上提高產品的品質感,好的毛衫設計師,首先應是對服裝很有感覺的,對產品有高度的敏感度,而且懂得如何提升產品的品質感,再者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讓消費者能迅速理解設計師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