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衡杰:以效率贏市場 提升行業競爭力
- 1900ass 斷線(不開抓線是打一兩個就斷,開抓線就好很多)...
- 電腦平車,車衛衣的針織料子,走高低位時就跳針,什么原因
- 縫紉機出油臟衣裳怎么辦?
- 吸風燙臺潮濕的原因有哪些?
- 打線器中間的鐵絲沒了,怎樣修理才能繼續使用?
- *兄弟LK-B430E打棗車錯誤代碼二
- *2290A-SS/SR直驅曲折縫電控,用戶手冊
- 747送布牙經常讓線卡死,是什么原因?
- 杰克1900套結怎么恢復出廠?
- 101圓頭鎖眼機,鳳眼在收尾交叉處跳線,底下看就跳了
- O302同步車包汽車腳墊,底線是細線,會這樣斷底線
- 鮑麥克斯AH55的數控箱這個怎么進入輸入密碼的頁面?
- 430機械打棗,底線老是引不上來怎么辦,底線老是太短
- *百福零件圖1180系列
- 0302同步車包汽車腳墊,底線用細線,常常會斷底線
- 重機5550N-7開機報警顯示Err13是什么故障
作為一個服裝生產、出口、消費大國,“中國服裝行業有競爭力”是一個無須多說的事實。但是,關注行業發展的人把眼光投向了更遠的未來。蔣衡杰常務副會長以一串對比開始了此次訪談:“有人說,法國的服裝是藝術品,美國的服裝是商品,中國的服裝是產品。中國服裝品牌距離藝術品還很遠,這首先需要中國文化、中國經濟在國際上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一步跨越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至少能夠把服裝做成為國際市場所接受的商品。20世紀90年代開始提倡的‘名牌戰略’已實施了十幾年,我們要贏得市場,更要繼續通過走品牌化的道路去贏得微笑曲線的上翹的兩端。”
轉變評判標準:從“規模時代”走向“效率時代”
在從服裝大國走向服裝強國的關鍵轉型期,創新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礎。我們必須明確從目前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創新是我們行業協會工作的主旋律。而思想觀念上的創新,是一系列集成創新的基石。比如,對行業、企業的評判標準。蔣衡杰對《紡織服裝周刊》記者說,過去,我們在評比時通常采用“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這樣的絕對指標;近兩年,我們在服裝行業百強評比中加入了“銷售利潤率”這一相對指標。這是我們參考國際通用標準所做的創新,因為企業就是經濟細胞,判斷一個行業、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強、是否盛、是否已經從強到盛,要從個體細胞中去觀察。未來,我們也要“絕對指標相對看”?! ?/div>
說到指標、數字,蔣衡杰隨口就報出了這樣一串數據:2008年1~3月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服裝產量增幅僅為5.87%,全行業服裝產量增幅基本為零,就是說基本持平(注:國家統計局統計口徑為銷售收入500萬以上企業,全行業口徑包括眾多500萬以下的中小企業,500萬以上的企業生產規模約占全行業的35-40%)。這一數字是否說明我國服裝產業在“衰退”呢?
以“絕對指標相對看”為指導,蔣衡杰說,回顧歷史,我國服裝總產量比10年前增加了3.4倍,比20年前增加了17.6倍,已經超過全球服裝總產量的1/4、超過全球服裝貿易量的1/3。不過,是否要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產量增幅才證明我們的服裝產業在發展?這背后其實是兩條路線的選擇與較量:我們是繼續數量擴張之路,還是選擇質量效率之路?轉軌究竟怎么轉?
蔣衡杰認為,回顧行業發展之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服裝業大規模的產業升級有兩次:第一次是從1988~1997年的“黃金十年”,特別是1992年以后,我國服裝產業得到了極為蓬勃的發展。這是一次大規模產業升級,民營經濟登上歷史舞臺,服裝產業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領軍企業誕生,他們率先提出了“名牌戰略”,服裝出口迅速地發展起來??偨Y這十年,總體來說這是產業規??焖贁U張的10年。在這10年中,服裝出口增長6.5倍,產量增長4.7倍,在這個時期備受關注的核心詞語恰恰是“規模”。第二次產量快速增長是在2000~2006年,這也可以說是個英雄輩出、精彩紛呈的歷史時期,但單就產量增速來說已經明顯低于第一次——這7年中,服裝總產量和出口均增長了2倍。大體來說,這一階段是一個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和以品牌為核心縱深發展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被提到最多的核心詞語已不光是規模,更是“品牌”。以品牌為核心、以品牌鏈串起價值鏈,成為新一代的“英雄所見”。
這兩次產量的沖高、倍數級的增長,正是服裝行業兩次大規模產業升級的結果和表現。當然,第二個階段在2007年末的重重困境中悄然收尾,但這也同時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第三個產業升級階段的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發生轉變,我國服裝行業最傳統的優勢——勞動力數量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那么行業該如何迎接第三個產業升級階段的開始?如何以文化產業、創新產業來打造時尚產業?
第三個核心詞語出現了,它就是“效率”。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效率”二字將成為衡量一個企業運行優劣與否的一大指標。蔣衡杰認為,勞動生產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等這些反映人的使用效率、資產投入的使用效率、成本費用的使用效率的相對指標,將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div>
當行業發展從“規模時代”走向“效率時代”,我們對企業、對產業的評判標準必然要轉變。否則,我們既無以反映行業的真實競爭力水平,也將無從引領企業、產業前進的方向。
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動力與核心
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提高效率、提高競爭力呢?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科技創新?! ?/div>
蔣衡杰分析說,前些年,我們的服裝企業非常注重品牌宣傳,肯花大價錢去請代言人、去投放電視廣告;但現在,一批更加明智、更加理性的企業將目光由回歸到科技上面。盡管這兩年服裝企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大多數企業還是有強烈的意愿去購置先進的專業設備,特別是出現了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等等新氣象。這些措施,一方面減少人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一方面加大產品開發能力、提高產品質量,總之,是通過科技進步增強內力,找準時機再爆發。
但我們不要在認識上有局限,科技創新并不光是指硬件的投入,蔣衡杰說,科技貫穿于服裝生產、銷售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包括設計環節。國外的奢侈品牌、設計師品牌服裝可以賣很高的價格,一方面是他的品牌含金量,另一方面是雄厚的技術力量做支撐。我們怎樣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軌?這其中的技術含量值得真正去深度解讀。其實,奢侈品牌的很多服裝在從設計到制成成品的過程中,要在實驗室里經過很多輪修改、試驗,成功一件,背后可能有10件“廢品”,為的是讓這一件產品最完美。
除了工藝技術,我們一直在提倡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因為說“快速反應”,只有實現了信息化才能實現“快”。蔣衡杰說,服裝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速度的競爭,變幻不已的“快速時尚”要求“快速反應”、“快速交貨”、“快速結算”,如果不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單單依靠人力,非但快不起來,還容易出錯。如果說早期的企業是靠“有膽子”致富,那么,在現在規范化的經營環境下,企業必須靠“用腦子”、“講面子”發展,“用腦子”包括用好信息化,而“講面子”則是遵紀守法、照章納稅、合法經營。
我們行業提倡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中國服裝協會也在著手搞產業聯盟,去年還成立了科技專家委員會,聚攏了50位專家。我們要推動服裝產業成為科技型產業,要用科技配置資源、讓科技產生效益。
品牌建設:不止是文化概念,更是市場創新
蔣衡杰說,競爭力不僅來源于科技,還來自于品牌。就像開頭所說,有人把法國的服裝比作藝術品,說美國的服裝是商品、中國的服裝是產品。還是那句話:要贏得市場,就要繼續通過走品牌化的道路去贏得微笑曲線的上翹的兩端。而目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從棉花生產、紡紗、織布、印染到最終被做成服裝,所有環節的價值占全球產業鏈價值的17.5%,不到1/5。
所以,我們的服裝行業要務實地滲透到國際流通環節中去,要掌控住流通環節的一定份額,要有自己的議價能力。1月22日,雅戈爾宣布購入美國新馬公司,瞄準國際渠道。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渠道的重要,同時也意識到直接把自己的品牌投向國際市場的巨大風險,從微笑曲線的最底端直接占據兩端顯然是很困難的,因此中國企業要利用不同的途徑向國際市場滲透,一步步走下去。除了雅戈爾之外,杉杉在對國際品牌的資本運作上做了嘗試,波司登通過國外的合作伙伴慢慢建立渠道、推廣自主品牌,而“吉芬”和“例外”走的是設計師品牌的道路。不管是以BOSS那樣的商業品牌為參照,還是目標瞄準GUCCI等設計師品牌,所有的嘗試都說明我們的企業目標不變、決心不變,更加理性地去嘗試各種走出去的形式。
時代造就英雄,我們的品牌建設必須與市場相結合,要求實也要創新。歸根結底,就是腳踏實地、全方位地實施“名牌戰略”。通過不斷的歷練和努力,催生真正的中國原創品牌。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產業發展的價值。
提升競爭力:讓服裝行業成為創新型行業
訪談進行到最后,再次回到了創新話題。蔣衡杰說,服裝行業要成為創新型行業、也只有成為創新型行業才有生命力、競爭力。30年來,服裝行業因為生產的是終端產品,始終“因市場而變”,才得以生存發展、不斷壯大。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品牌創新是個表象,在表象之下,它其實還包含著組織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歸根結底,它是要實現市場的創新、價值的創新。中國的服裝業必將保持生命力,在市場上繼續有鮮活的表現。展望未來,中國的服裝企業中將會誕生ZARA、GAP這樣的零售型企業、利豐這樣的國際采購集團、bestselle這樣的服裝品牌集團、CD這樣的涵蓋任何產品的服裝品牌。中國服裝行業未來的發展是多元化的,而多元化的基礎和原動力就是創新,最終的結果還是回歸到創新!
蔣衡杰說,做服裝很辛苦,但是這個行業有魅力。在從產品向商品、進而向藝術品提升的道路上,我們擁有巨大的潛力,我們也將能創出巨大的價值。中國服裝協會將不遺余力地倡導企業創新、產業創新,讓創新源源不斷地供給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養分,讓服裝行業再次實現質的飛躍。
縫紉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