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產品稱霸理財市場
6月市場占比達71.7% 外幣理財數量下降 幣種間產生分化
銀行理財流行“打短”
6月份推出的銀行理財產品中,半年期以下的短期產品漸成市場主流,占到當月發行總數的60%。受加息預期的影響,銀行理財開始集中“打短”。
目前,短期理財產品利率一般在4.5%到5.5%之間,期限一般在180天以內。投資方向主要為:國債、央行票據、企業債等。這些投資品受利率影響較大,因此加息預期為該類產品的走勢蒙上了陰影。股市經過近6個月的大幅下挫后,投資者更希望購買期限較短的產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見習記者 陳皓
受到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影響,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數量呈逐月上升的態勢。到2008年6月,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70%。雖然外幣理財產品數量逐月下降,但各幣種卻產生了一定分化。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始終是理財產品采用最多的幣種。6月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市場占比達到71.7%,與上一月份相比有了明顯提升,也進一步確認了人民幣理財產品在銀行理財市場中的霸主地位。美元、澳元、港幣、歐元等幣種的市場占比從11.8%到3.6%不等。
外幣理財產品設計太復雜
收益雖高不合投資者胃口
本市某銀行理財師表示,外幣理財產品數量的下降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很多外幣理財產品本不算高的收益再受匯率損失之后所剩無幾。第二,外幣產品設計結構比較復雜。例如:某款產品規定在預先設計的任一觀察日(總共有4個觀察日),若規定掛鉤的兩個市場指數相對期初的表現都大于或等于另外一個市場指數相對期初的表現,則投資者可獲得8%的年化收益率,且產品提前終止;如果4個觀察日均未滿足上述條件,則投資者最終收益為0。復雜的設計有助于產品博取較高收益,但似乎不合投資者的“胃口”。
澳元走強相關產品受青睞
想投資建議選短期限產品
外幣理財產品中不同幣種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中美元理財產品的數量降幅較大,目前已跌至接近10%,澳元理財產品因澳元的強勁走勢而受到市場青睞。2008年上半年,澳元理財產品發行數從每個月的10多款增長到目前的每月30多款,市場占比也從年初的不到4%上升到6月份的超過7%。
澳元理財產品受歡迎的原因有二:第一,利率具有優勢。目前澳元理財產品以超過8%的預期收益率傲視群雄。第二,澳元升值帶來的收益。不過,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澳元已處于高位運行狀態,此時投資具有較大風險。建議持有澳元或需要兌換澳元的投資者可考慮購買此類理財產品,因為產品到期后不需再兌換成人民幣,可以避免由于澳元走勢發生變化帶來的風險。另外,購買該類理財產品要盡量選擇投資期限較短的,避免因時間較長增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