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持續升值 海南外貿企業重負下前行
人民幣破八、破七……人民幣的每一次升值,都讓瓊海一家專門從事胡椒出口貿易的公司負責人情緒低落,壓力備增。去年,這家出口額僅三四百萬美元的小型外貿企業,就因為人民幣的升值,造成100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
“這還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壓力。”省商務廳規劃財務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由于出口退稅減少、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劇增、國際需求疲軟等不利因素集中爆發,我省出口企業正在遭遇嚴峻考驗。
六大壓力加劇困難
對于我省出口企業來說,一年來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在面對持續升值的人民幣,不斷提高的銀行利率、勞動力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的同時,還要面對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和國際市場的需求疲軟。
去年下半年,我國大幅調低2268種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就包括我省傳統的主要出口商品。如有機化學品、服裝、塑料及制品、木及木制品等被調低5%至10%。受這一政策的影響,今年前5月,我省有機化學品出口同比下降近40%,木及木制品出口同比下降近8%。
木制品出口遭遇滑鐵盧
在本地產品出口中,出現了木制品和海水產品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前幾年這兩類產品幾乎是同時發展起來的,當時都認為潛力極大。”據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說,這兩類分別利用海南橡膠木和海水產品特色資源的出口產品,一度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地產品,高峰時兩類產品的出口都達到幾千萬美元。
但木制品卻一再遭遇寒流。首先是原材料的供應。一位從事木制品出口的企業負責人抱怨說,當初因為看中海南豐富的橡膠木資源,才到海南設廠投資。而且當時國際市場對這種有著獨特花紋的木制品需求很旺。但由于本地原材料實行投標,企業不得不從島外高價運輸原料,競爭力當然大打折扣。
今年前5月,木及木制品出口僅583萬美元,同比下降近三成。“木制品出口是真正的滑鐵盧。”省商務廳規財處有關負責人認為,隨后的美國對我國木制品的反傾銷調查,以及去年國家調低了對這類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都直接導致了木制品出口的萎縮。現在,一些企業已經停產,或是零星生產一些配件。
海水產品逆勢增長
海水產品的出口則要幸運和順利得多。盡管也遭遇過反傾銷調查,影響面并不大;在國家去年的出口退稅率調整中,也沒有包括進這類產品。今年前5月,海水產品出口超過了1.3億美元,同比增長二成多,成為我省出口額最高的商品。
“木制品和海水產品出口的一升一降,值得好好總結。”省商務廳規財處負責人認為,海水產品在不利形勢下仍保持強勁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國際市場對我省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產品需求強勁;一方面是我省海水產品出口企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像泉溢、遠跳等龍頭企業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基地,在原料上掌握了主動權。
海口一家海水產品出口企業負責人認為,海水產品出口增長,關鍵還是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基地,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原材料漲價的風險。
省商務廳建議,水產品養殖加工應該作為出口重點產業進行扶持。據統計,去年我省水海產品總產量達到132萬噸,但出口僅10.5萬噸。主要的出口產品羅非魚和南美白對蝦,產量分別為25萬噸和10萬噸,但出口量僅占到四分之一左右。
瞄準新興市場需求
如何化解風險,保持外貿出口持續增長?開發新的國際市場成為我省一些外貿企業的新選擇。
廣交會素有“中國外貿風向標”之稱。在今年上半的廣交會上,美、歐、日、韓以及中國臺灣等傳統的廣交會采購商來源地的進場采購人數和成交數額都有明顯的下降;而中東、東盟、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對“中國制造”的購買意愿正在持續增長之中。
我省的出口數據也反映出這一趨勢。今年前5月,我省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額下降近7%,對日本的出口額增長不到5%。
“我們積極打通中亞、遠東市場,意義也正在于此。”省商務廳對外貿易處負責人說,海南的熱帶農副產品與這些市場有很強的互補性,但對熱帶農副產品同樣豐富的東盟,我們就沒有這方面的優勢。
在省商務廳近期舉行的一次中小外貿企業座談會上,企業也對這一市場表現出很強興趣。希望政府能夠加強對這些地區的促銷,幫助企業將更多的海南熱帶農副產品打入這些新興市場。來自檢驗檢疫部門的數據則顯示,俄羅斯這一新興市場,現在已經成為我省農產品的第四大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