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走出困局要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競爭
近日,有消息說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退稅率將調高。近年來,受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服裝業陷入出口額增長緩慢、企業利潤降低的困局。但是筆者認為,紡織服裝業要走出困局,不能單純依靠出口退稅率的調整,而應該從以量取勝轉向以質取勝,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競爭。
去年7月1日,國家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后,紡織服裝企業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截至去年底,我國重要紡織服裝生產基地江蘇省通州市因此減少退稅額3500萬元左右。據了解,我國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大多以定牌生產合作(OEM)為經營方式,即外商來樣、來設計圖紙,生產企業按外商的要求加工、貼牌生產。議價的主動權基本為外商掌握,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退稅獲取利潤。去年出口退稅率下調后,位于南通市的三海服飾有限公司因此減少利潤280萬元。
我國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沒有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產品,因此無法掌握議價的主動權,無法擴大利潤空間。長期以來,這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出口企業只能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低價格來占領國際市場,利潤十分微薄。
筆者認為,紡織服裝業要沖出重圍,一要推行品牌戰略。紡織服裝企業要崇尚技術革新和設計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產品升級,通過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競爭力。目前,南通市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研發設計中心,通過對面料、款式的研發、創新,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從而消除了宏觀調控政策帶來的影響。金飛達服裝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境外知名公司,擁有了自主服裝品牌,2007年出口額達4296萬美元,同比增長32.5%。
二要開拓多元化市場。南通市紡織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日本等地區。這不僅容易造成企業對這些出口市場過分依賴,還容易引起貿易爭端。因此,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出口企業應當調整經營方向,積極開拓中東、拉美、非洲等富有潛力的新興市場。今年南通市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的出口方向已經從美國市場轉向歐盟。其中,通州市第一季度對歐盟出口額達4683萬美元,增長51.13%。
三要適時走出去。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走出去設立境外貿易窗口和生產企業,可以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江蘇帝奧集團有限公司在柬埔寨設立的生產基地,運營情況一直比較好,2007年盈利110萬元。當前,國內投資成本提高,人民幣升值,境外投資成本降低,是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