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羽絨服裝業:壓力帶來的新契機
羽絨服裝行業所面臨的形勢與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那就是企業要尋找新的價值點,從審美、功能性、健康性等角度加強價值創新,規避產品同質化問題,并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改變目前羽絨服裝以內銷為主的現狀,把內外銷并舉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快開拓國外市場的步伐,在全球市場尋找自己的定位,理性地制訂市場策略。
6月28日,2008年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主任蔣衡杰在會上率先發言,他強調:“羽絨服裝行業所面臨的形勢與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那就是企業要尋找新的價值點,從審美、功能性、健康性等角度加強價值創新,規避產品同質化問題,并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改變目前羽絨服裝以內銷為主的現狀,把內外銷并舉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快開拓國外市場的步伐,在全球市場尋找自己的定位,理性地制訂市場策略。”
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裝及制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高德康代表專委會作了工作報告,對羽絨行業去年的發展特點進行了剖析。報告指出,2007年,中國服裝行業進入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發展時期。整個行業在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負重前行、平穩發展。2007年我國羽絨服裝行業的產量有所下降。羽絨服裝出口4700萬件,比上年下降了11.2%;出口額10.3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據分析,出口數額的下降是由于受到了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而出口的平均單價則為22.1美元/件。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我國羽絨服裝產品出口數額較多,但真正能夠以自主品牌走出國門的產品卻是鳳毛麟角。
與之相較,國際品牌紛紛看好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一些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紛紛向我國羽絨服裝市場擴張,其售價遠遠高于本土品牌;加之羽絨服裝產品季節性很強,且受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十分明顯,我國羽絨服裝市場品牌的競爭已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主任胡麗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處長鄭善愛分別介紹了羽絨行業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檢測情況,并針對企業如何避免由于管理不當導致的產品檢測不合格情況提出了具體建議。
胡麗玲主任介紹了我國羽絨服最新的檢測情況。她表示,我國羽絨服裝品牌產品的整體質量還是不錯的,但是面對國際品牌的進駐及出口標準的制訂,中國的羽絨服裝企業產品質量問題已經提升到國際高度,要注重產品創新、質量提高。
為了深入了解羽絨行業未來的發展形勢,會上還邀請了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郭戰峰、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就“氣候異常條件下防寒服營銷策略”,“環境與我們”,“國際軍事、政治形勢對中國經濟和市場的影響”等專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和精辟的分析。
-
- 確定